搜索
 

村美民富人欢乐

2020年11月18日 10阅读 来源:淮南日报 2014/9/3

——大通区美好乡村建设见闻

走进蔡城塘畔的孔店乡大郢村,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绿树成荫、宽敞整洁的入村道路,道路两侧新装的太阳能路灯新颖气派。待走近那整洁有序、样式统一的农家院落,随处可见印有“中国梦”、“中华美德歌”和“二十四节气”内容的公益广告宣传画的院墙,院墙两侧的环保垃圾箱整齐摆放,顿觉乡村田园文明新风扑面而来,神清气爽。再看那村民活动广场上的LED巨幅显示屏在滚动播放着培育文明乡风的宣传片,吃过晚饭村民在广场健身器材上锻炼身体……大郢村的村民常说:“村里干净多了,也好看多了,生活在这样的村子里,比在城里还舒坦。”

这就是如今的大通区孔店乡大郢村,大通区首批建设的两个市级美好乡村示范点之一。

环境整治是美好乡村建设的重要环节和关键步骤,也是投入小、见效快、影响广、受欢迎的民心工程。大郢村从环境卫生、植树绿化和水利兴修入手,以“硬化、亮化、美化、绿化”为切入点,硬化村民道路4200米,安装太阳能路灯35盏,修建排水沟5600米,新建垃圾池2座,购置垃圾桶160个,在村民文化广场和道路两旁栽植了483平方米的草坪与1410株的香樟、小叶榕等绿化苗木,美好乡村环境整治各项软硬件建设全面加强,村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美好乡村,不仅体现在环境优美,更体现在生活甜美、产业富美。在推进美好乡村建设过程中,该区把强农富民作为美好乡村建设的根本,按照一村一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重点培育特色主导产业,让产业增收富民有载体。

大郢村结合水土、气候、种植习惯等村情实际,积极引导扶持农民种植大棚草莓、蔬菜等经济作物,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美好乡村建设开展以来,该村牢牢抓住“江淮分水岭”项目机遇,加大了草莓示范片基地内基础设施建设,修建水泥道路800多米、改建U型排水渠1000多米、修整田间机井50多口,改善基地生产条件,增强示范片抗灾防灾能力。为提高生产的组织化、专业化水平,该村成立了瓜果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推行草莓脱毒育苗,积极培育新品种,每到草莓成熟季节,省内外客商都慕名而来争相抢购,农户种植收入节节攀升。

夕阳西下,洛河镇王庄村活动广场上便响起了欢快的音乐,村民们跳舞、扭秧歌、打乒乓球的欢乐场景,俨然一幅美好乡村的美丽画卷。

自美好乡村建设启动以来,王庄村新组建了健身舞蹈队、腰鼓队、合唱团和锣鼓队,通过表演欢庆锣鼓、舞蹈、小品、三句半等形式多样的文艺节目,既丰富了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又有力地推进了美好乡村乡风文明建设。

为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王庄村投资76万元,建成了610平方米的村民文体活动中心和400平方米的村民健身广场,构筑了坚强的美好乡村文化阵地;投资23万元,修建了460米文化墙,通过张贴名人事迹介绍,营造了浓厚的美好乡村文化氛围。

“为了原汁原味地了解村民对开展美好乡村建设的感受,王庄还创新举办了‘有奖批评大会’——让群众面对面向村干部讲真话、说实话、提要求,活动效果反映良好,并受到了省市媒体的广泛关注。”王庄村党总支书记宫万全笑着说到。

近7公里的村庄道路改造,配套的污水沟、垃圾池和绿化建设,覆盖全村的8个监控探头,“点亮王庄”的42盏路灯工程,全村526户农民安全饮水网,道路两侧新建的公厕,光纤电视线路的准覆盖……在王庄村,农民也享受到了城里人的便利生活。

不仅如此,王庄村还坚持合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积极发展绿色高效生态农业。大力推广以“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等农业生产经营模式,鼓励、支持村民发展、壮大优质奶牛、黄牛、蛋鸡、生猪等特色养殖业,“洛涧”牌绿壳鸡蛋进入高端超市,畅销省内外。此外,该村还积极利用淮河封闭堤北百亩水面,积极发展以优质鱼类为主的水产养殖,改普养为精养,发展精养水面65亩,其中,50%用于开发休闲垂钓中心。

自美好乡村建设启动以来,大通区以建设“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美好乡村为目标,统筹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农村清洁工程、农田水利兴修、“创森”工程等重点工作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农房改造等民生工程项目建设,科学合理整合涉农资金,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谱写了一曲曲“建设美好乡村,共享幸福生活"的和谐乐章。

作者:张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