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公山区推进司法行政网格化管理工作纪实
八公山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一直走在全市乃至全省的前列。如何依托社会事务网格化管理系统,发挥司法行政职能是该区司法部门积极探索的重要命题。
近年来,八公山区创造性地将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社区矫正、安置帮教、信息核查等工作融入到“网格化”管理服务之中,推进了全区司法行政服务零距离、管理全覆盖。
“织网分田” 精细化管理
土坝孜街道惠民社区未成年人徐磊,父母离异后一直跟随父亲生活,工作人员主动将徐磊纳入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的重点青少年项目中,加强对他的服务和走访。去年5月,社区网格员在走访摸排中,了解到徐磊由于父亲意外过世,母亲身体不好,生活再度陷入困境,通过司法网格化平台主动为他申请了法律援助。司法所工作人员及时进行了受理并积极协调,当事人姑姑愿意承担抚养义务,徐磊的抚养纠纷终于获得妥善圆满解决。
八公山区将司法行政工作与网格化管理对接,从上到下建立了四级网络,即区司法局相关职能科室(中心)、5个镇、街道司法所、43个社区(村)和263个社区网格,确定了相关责任人及其职责,做到了“事在网中,网中有格,格中有人”。“另外,我们还将辖区内的社区人民调解员、社区矫正社会志愿者和法律服务工作者等也融入各网格之中,成为司法行政网格化工作的指导员、监督员和服务员。”采访中,该区司法局负责同志介绍说。
全方位对接 零距离服务
2月17日上午,土坝孜街道支架社区网格员在工作走访中,了解到社区居民方瑞兰与陈传明,因上下层楼房漏水引起邻里纠纷,双方各执一词,事态大有恶化的趋势。网格员在安抚双方当事人的同时,第一时间将矛盾舆情反馈到网格化信息交流平台,街道司法所工作人员立即赶到现场,及时介入调查,经过深入细致的疏导、有理有据的劝解,促使双方当事人当天下午便达成了和解。
在具体实践中,八公山区司法局与区综治办联合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司法行政网格化管理试点工作,并明确了司法所工作人员和网格员的工作职责,同时运用网格化系统与基层网格员的交流互动、办理业务、共享信息,实现了组织对接、制度对接和平台对接。特别是该区系统梳理整合了司法行政与网格化管理的共同业务,实现了五项业务对接,即法律援助联系点业务与民生服务对接、人民调解防护网工程与矛盾纠纷排查对接、信息核查业务与人口基础信息库对接、社区矫正安置帮教业务与关注重点人群对接、情报报送业务与搜集社情民意对接。目前,八公山区集管理精细化、动态服务人本化、基础建设信息化为一体的司法行政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新模式已现雏形。
资源共享 激发新活力
春节期间,山王司法所通过社区矫正对象手机定位系统,发现矫正对象李某的定位手机一直关机。司法所第一时间将此信息登录到网格化系统,并联合李某所在社区网格管理员进行查找,网格管理员通过走访李某家人,了解到李某现在田区其姐姐处帮忙,因手机摔坏而联系不上。司法所立即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帮教小组对李某进行训诫并下发书面警告决定书。
“网格化管理的最大优势是建立了一个动态化的社会管理信息库,通过这个信息库,我们可以掌握全区18万人口详细信息,方便快捷地开展信息核查,及时向监狱反馈服刑人员基本信息,建立法律援助潜在受援对象信息库,提前介入对服刑人员及其家庭的安置帮教工作等。”区司法局负责同志表示,网格化系统使司法行政工作迅速向基层延伸,同时,司法行政工作也发挥法律服务与保障方面的专业优势,为网格化管理注入新的活力,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
群众在社区就可以享受法律服务,矛盾纠纷在社区就能得到妥善化解,重点人群在社区就能实现帮扶教育……随着八公山区司法行政网格化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网格员被赋予了人民调解员、信息联络员、普法宣传员等多重角色,整个地区社会管理服务水平大幅提高,群众满意度也显著提升。
作者:何婷婷 樊雪松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