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同在蓝天下 共享阳光暖

2020年11月16日 10阅读 来源:淮南日报 2016/6/23

——毛集实验区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这样的课堂真有趣,让我们的思维和视野都拓宽了。”这是焦岗湖镇穆台小学五年级学生王乐通过“班班通”学习《金钱的魔力》后的真切体会。

“班班通”的投入使用使农村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一样,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毛集实验区把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作为落实百姓民生的重大举措,通过整合资源,加大投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之间的办学差距,让所有城乡的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阳光暖。

“三重”格局推进办学条件均衡

“实行问题清单销号制,完成一项,销号一项,确保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到‘一个门槛’、‘两项内容’和‘一个重要参考’。”6月20日,在全区教育均衡创建推进会上,毛集实验区工委负责人的话语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事关教育民生。不到半年时间,毛集实验区初步形成了党委政府重创、职能部门重责、乡镇社会重教的“三重”格局。该区工委管委做到“六个优先”切实保障教育优先发展,即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教育经费优先保障、教育人才优先引进、教育困难优先解决、教师待遇优先落实、教育土地优先安排,形成了“政府主导、教育为主、部门配合”协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强大合力。制定“问题清单”,落实“帮扶单位”,实行“挂图作战”,特别是15位区领导和54个部门包保到校。实验区农业发展局投入近9万元帮助梁庵小学绿化美化校园,绿馨园有限公司投入20万元用于陈集学校功能室建设,焦岗湖镇臧巷村争取改薄项目后又筹资50万元新建教学楼。

“三优”机制推进师资配备均衡

郑君君是毛集实验中学英语教师,在淮南市第十二届“红烛杯”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竞赛中荣获淮南十佳青年教师称号,同时摘誉淮南市“五一劳动奖章”。中青联动,传帮带超,教师成长为学校均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优化教师补充机制,优化教师成长机制,优化教师交流机制,这是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保障。2013年以来,毛集实验区通过公开招聘等方式共补充教师53人,有效降低了师生比,同时将90%以上新招教师安排到边远、薄弱和缺编学校任教。送教讲学、集中培训、名师讲坛、远程网络、校本培训、技能竞赛等培训活动形式多样,一线教师的基本素质得到显著提升。新增淮南市第四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教坛新星43人。积极推行区域内公办学校校长、教师定期交流制度,大力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待遇,千方百计为农村一线教师排忧解难。重点聘任教育管理者、教科研专家和骨干教师等“三类人员”为政府督学,共聘任26名督学,其中10名挂牌督学分别挂牌联系全区33所中小学及教学点。

 “三化”标尺推进教育投入均衡

“区筹资金64万元给我们建567平方米的功能室,镇筹资金11.4万元给我们征了2亩地用于修建60米直道。”夏集镇方尹小学校长吴友祥告诉记者。方尹小学是该区西部最为边远的一所农村小学,办学条件正逐步改善。

教育要创建,投入是关键。“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毛集实验区积极疏通政府投入主渠道,开辟地方配套新渠道,拓展社会投资多渠道,促进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该区严格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近年来,该区先后投入资金4012万元,为学校建设教学用房面积7092平方米、运动场面积14408平方米,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配齐教学电脑、“班班通”设备以及实验室设备等。从2015年1月起,兑现12所农村学校教师每人每月600元的艰苦补贴;将区域内学校一级教师和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提高10%;每年拿出30余万元资金为在职与离退休教师进修体检;提供80套公租房解决困难教师的住房问题。据记者了解,均衡创建中,该区政务大楼的办公灯光几乎彻夜通明,“五加二、白加黑、雨加晴、科学加拼命”的精神在这里得到了激情演绎,美好的教育蓝图正一步步变成现实。

作者:徐瑞成  刘银昌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