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党员“三个三” 群众乐又乐

2020年11月16日 10阅读 来源:淮南日报 2016/11/3

每名骨干党员联系帮扶3户贫困户,为每户解决不少于3件实事。寿县迎河镇300名骨干党员走村入户帮扶忙——党员“三个三”  群众乐又乐

近日,在寿县迎河镇党建活动室,记者看到了一本厚厚的台账——《迎河镇开展党员服务群众“三个三”活动登记台账》。台账分支部造册,详细记录了300名骨干党员为贫困户帮的忙、做的事——小到抢收庄稼、技术培训、翻犁田块、送米送面、送医送药,大到土地流转、联系就业、危房改造、重病救助等,一件件、一桩桩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见证了骨干党员们走村入户扶贫帮困的坚实足迹。

“三个三”活动,扶贫攻坚新举措

余楼村63岁的困难群众龙宏兵,是村党总支书记张成玉的帮扶对象。张成玉多次走访龙宏兵家中,了解他家的实际困难和诉求,一方面,为龙宏兵申报大病救助等相关社会保障业务,联系帮扶单位上门救助,为其家庭“托底”。另一方面,发挥自身优势,联系在上海开货运公司的亲戚为龙宏兵孩子安排就业,彻底拔掉“穷根”。

肖严村的老党员宋怀周,主动要求参加“三个三”活动,他隔三差五到身有残疾的贫困户刘礼仁家,帮助刘礼仁撒稻种、施化肥,指导生产,又帮他家申请危房改造,忙前忙后,让刘礼仁家的日子渐渐有了好转。

“‘三个三’活动,就是300名骨干党员,每名党员帮扶3户贫困户,为每个贫困户解决不少于3件实事。这是今年以来,镇党委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的党建品牌创建活动,得到广大党员的积极响应。”镇党委书记李景练介绍,迎河镇共有2820户贫困户,而这300名党员联系的900户困难群众,是迎河镇精准识别的最困难的群众,是脱贫攻坚的重点、难点,“三个三”活动,正是把温暖送到最需要的人心中,真正做到扶贫攻坚精准施策。

“三个三”活动,凝聚民心新平台

在迎河镇,有一个特殊的党支部——流动党总支。多年以前,散落在外的党员们找不到组织,没有“家”。迎河镇本着在党建工作中“不让一个党员掉队”的初衷,在上海组建流动党总支,下辖浦东、浦西两个党支部。党总支定期开展组织生活,成了在外党员了解家乡政策、家乡变化的窗口,也为他们回报桑梓、扶危济困提供了平台。

迎河镇党委“三个三”活动启动后,流动支部党员们踊跃参与,他们在完成帮扶3户贫困户,为他们解决实事不少于3件的基础上,还扩大了帮扶的范围,赋予了活动更深刻的意义。党员黄传树先后捐款15万元,用于迎河镇“政法一条街”的建设;党员洪娟春天已为李台敬老院捐助4万余元的款物,重阳节那天又为李台、双碑两所敬老院捐赠大豆油、棉服、水果、米、面达6万余元。

“三个三”活动凝聚了共识、汇聚了力量,以党建带动了各方力量关注扶贫、参与扶贫。迎河镇流动党总支书记许宏基告诉记者, “三个三”活动让流动党员心系家乡的情更浓了,党组织的凝聚人心的作用更加强了。

“三个三”活动,服务群众新品牌

中秋节前夕,迎河镇机关二支部的党员周德祥,一家三口走进他的帮扶户家中,为他们送去慰问金和慰问品,与帮扶户共迎中秋佳节。

把贫困户当做亲戚看,经常走动看望,为他们排忧解难。这样的暖心场景,在迎河镇“三个三”活动中随处可见,也成了党员服务群众的新品牌。

肖严村共有16名骨干党员联系48户贫困户。这48户贫困户是全村161户贫困户中的“难中之难”。村党总支就是以这16位骨干党员为纽带,把全村党员和群众的心紧紧地拴在了一起。

骨干党员陈士龙是一名村医,他联系的贫困户是因病致贫的。贫困户陈文好的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陈士龙除了帮助联系医院、求医问药,还用自家的旋耕机免费为陈文好旋耕耙地,收割播种。村里的申树学患有脑血栓不便行走,家里又缺医少药,陈士龙每次都上门服务。

正是有像陈士龙这样一批为民讲奉献、干事有作为的骨干党员,做给群众看、带领群众干,让肖严村一举摘掉了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的帽子,各项工作走在了全镇的前列。

作者:李东华 熊文田 蔡士宏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