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日报》《淮河早报》读者体验团走进朝阳医院活动侧记
“我就希望在有生之年,能看到医患关系越来越和谐,医患矛盾越来越少。”——这是81岁老人常开琴的心声。
“医患本是一家,共同的敌人是疾病。我有一个梦,一个医患和谐梦;梦想有一天医患间都能消除隔阂,互尊互信,共同抵御病魔。”——这是朝阳医院医生段华秀的肺腑之言。
珍视和谐医患关系,就是珍惜我们的生命;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就是构建医患共同的“中国梦”。要实现这个“中国梦”,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搭建医患沟通桥梁,汇聚和谐正能量。12月10日,《淮南日报》、《淮河早报》读者体验团第三站走进朝阳医院,参观体验诊疗过程,深入病区沟通交流,倾听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的心声,敞开心扉、热烈讨论,共同为构建医患和谐奉献智慧,为推进医院发展建言献策。
伽玛刀治疗中心是朝阳医院的特色之一。在伽玛刀室,体验团成员看到了一台大型设备,像一个巨大的半球形头盔,布满了多个直准器。“这就是旋转式头部伽玛刀。”陪同参观的医院党委书记李宝庆介绍说,这种设备运转起来后能射出多条伽玛射线,从不同位置聚集到病灶,摧毁相关组织。“我们医院在省内也是第一家投入使用这种设备的。”该院每年做伽玛刀手术的患者有2000例左右。
大家进入医院放疗室、导管室、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详细了解了肿瘤放疗、冠心病介入治疗、静脉药物规范化配置过程等。“走进医院,学到了不少新知识。”一些连续参加体验团活动的成员感叹说,体验发现我们市里医院的医疗技术、医疗条件是在不断提高。
在消化科病房的一面爱心墙上,一个个彩色的小卡片上写满了病人及家属的祝福话语,下方张贴了一组照片,记录了护士们一起为病人的婴儿喂奶、换尿片,为年老病人洗头、喂饭等画面。“这些都是随手抓拍下来的照片。”护士长韩军霞告诉我们,照片里的婴儿只有4个月大,父亲因为喝农药住院治疗,孩子没人照顾,护士们就从家里拿来自己孩子的衣服、奶粉,一起照看这个婴儿。
在一间单人病房里,管床护士正在给长期卧床、90岁高龄的公大爷翻身、拍背,“老头子在这前后住了有四年了,这样的翻身、拍背每隔两个小时,护士就要来做一次,夜里特别辛苦。”公大爷的老伴也有80岁了,她告诉我们,老大爷生活不能自理,全靠医护人员护理,几年来从没生过褥疮。医护人员就像他们亲人一样,逢年过节大家都在一起过。
“看到医生、护士尽职尽责地照顾病人,我们都很感动!”在参观体验后的座谈会上,体验团成员王春景认为患者应该换位思考,多体谅医务工作者的辛苦和不易。“今天一进门,就看到挂号、交费窗口比较拥挤。”王春景希望医院早点开设电子叫号系统,设置门诊等候区,进一步改善就诊环境,为患者提供方便。
“医院确实存在空间受限、门诊排队拥挤、病房床位紧张等问题。”医院党委书记李宝庆介绍说,该院下一步要在市政府的支持下,征用周边可用地块,与北大医疗集团合作,扩大医院规模,加强技术保障,力争将医院做大做强。
体验团成员、81岁的常开琴老人多年来有着坎坷的看病经历,他指出一些医院存在检查费用高、重复检查多等问题。“没有一个医生不想把病人的病看好的!”医院急诊科主任邹贵全指出,检查是诊断疾病的辅助手段,医生会根据疾病的需要进行必要的检查。检查报告能否在医院间互用,也要根据检查报告的质量、检查的时间间隔。
如何促进医患沟通是大家讨论较多的问题。“沟通很重要!”体验团成员王春景说,要通过有效沟通将医患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医患有效沟通要讲究技巧。”邹贵全医生认为要运用好语言艺术等。陈刚医生说,医患沟通也需要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信息不对称容易产生医患矛盾。
“报社组织的这次活动非常有意义,欢迎读者体验团以后经常到我们医院来体验!”座谈中,朝阳医院的医护人员多次表示,希望能通过体验团活动,搭建起医患沟通的桥梁,让医患之间多些沟通、理解和信任。
作者:何婷婷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