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公山区推进平安建设纪实
今年下半年以来,八公山区采用试点先行、整体推进的方式,在辖区乡镇、街道、经开区和村、社区筹建了综治维稳信访中心(站)。现在,这些中心(站)成了基层受理调处信访矛盾纠纷、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大综治大调解工作平台,也为“平安八公山”建设树起化解矛盾纠纷的“桥头堡”。
如综治维稳信访中心(站)建设一样,今年以来,八公山区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理念,坚持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两手抓,形成了动静互补、专群结合、上下联动、点面结合的综治防控体系,为建设“平安八公山”提供强大支撑。
从小平安到大平安
郑文卿是山王镇“老娘舅”义工调解员之一,成为义工调解员多年来,他已经记不清解决了多少家庭纠纷,挽救了多少破碎的家庭。他笑着说:“其实有些小两口经过我们几句话的调和,也就不离婚了。”细语润心田,点滴促和谐。“老娘舅”调解模式先后被中央电视台和《人民日报》报道,获评中国好人榜“助人为乐好人”。
今年以来,八公山区在平安建设工作中,把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作为坚持执政为民的生动实践,建立完善大调解网络,织就了一张横到边、纵到底的民情信息网。同时出台并实施了《八公山区关于深入推进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的意见》,推行司法行政与人社、安监、交通等部门无缝对接,健全完善党政主导、综治部门统筹协调、职能部门协作配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的“大调解”工作体系。目前,全区建成各类调解组织58个,行业专业性调解组织3个,在农村创新“老娘舅”和谐调解模式,在城市建立“雪梅调解室”、“沈莉调解室”等人性化司法调解室。
从大平安到大环境
近段时间,八公山区安监等部门自我加压,推动“六打六治”专项行动向纵深开展。行动严格落实停产整顿、关闭取缔、上限处罚和严厉追责的“四个一律”执法措施,重点是按照部署加大对山石开采加工企业、地方煤矿的工作力度,打击危化品非法运输行为、无资质施工行为等。
“安全”是平安建设的重点,生产安全是不可逾越的红线。为创造“平安”大环境,八公山区从“硬”和“软”两方面入手,打造安全生产的“硬环境”,营造平安单位创建的“软氛围”。该区将安全生产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层层签订责任书,加大非煤矿山和地方煤矿的整治力度,关闭采石及加工企业40余家;开展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打非治违”活动,整治非法点100余处。同时,深入开展平安区、平安乡镇、平安单位、平安村、平安校园、平安企业、平安站所等多种形式的创建活动,初步形成了“一家为主要、多家参与、条抓块包、齐抓共建、整体推进”的平安建设工作格局。
从大环境到促和谐
“冬季天干,注意防火。自家门窗关严点,外人敲门警惕点……”八公山区建东社区“红马甲”治安志愿者每天在巡逻时都会这样绕小区喊上一遍。社区党支部书记陈国艳告诉记者,“从6年前开始,社区就从离退休老党员、老干部和爱心居民中招募治安志愿者,他们主要责任就是向政法部门反映社情民情和违法犯罪线索、协助公安机关维护公共秩序、开展法制宣传等,他们就是居民贴心的‘小马甲’”。
“红马甲”社区治安志愿者是八公山区推进平安建设的一个亮点。今年以来,该区在积极开展各类治安专项行动的同时,严格实行村警、区警下沉,阵地前移,并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在乡镇、街道成立了治安巡逻队,推行“邻里守望,联户巡逻”制度,提高区、乡镇、村三级整体防控能力,在时间、地域等方面逐步延伸,初步建立起“大治安”防控体系。
连续7年荣获全省信访工作目标管理先进单位,连续11年荣获全市信访工作先进县区,连续15年荣获全省平安县区称号……居住者安心,往来者顺心,投资者放心!“平安八公山”已成为八公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响亮品牌,八公山下处处奏响了平安与和谐的最强音。
作者:何婷婷 缪亚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