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治安隐患一直困扰着潘集区铁路沿线45个村庄的群众。近年来,潘集区以“保安全、保稳定、保畅通”为目标,探索工作新模式,铁路和沿线治安秩序持续良好——走好“三颗子” 下活“一盘棋”
7月8日,周日,阴。潘集区祁集镇许岗村护路巡防员许德依然按照惯例前往过村的铁路沿线进行巡查,这段铁路上的每一段钢轨、每一块路枕都记录着他一丝不苟巡查的身影,对于许德而言,安全大于天!
潘集区境内铁路线长116.4公里,涉及9个乡镇(街道),经过45个村庄,设48个下穿,点多、线长、面广,管理难度大,社会治安隐患一直是沿线村民们的“心病”。为保障境内铁路沿线社会治安稳定,近年来,潘集区以“保安全、保稳定、保畅通”为工作目标,探索工作新模式,下活了铁路护路联防“一盘棋”,铁路治安秩序保持良好,铁路安全运行得到了有效保障。
用活花式宣传“排头兵”
潘集区不断创新爱路护路宣传的渠道和形式,形成爱路护路宣传精准化、多样化、常态化,让安全理念入脑入心。
潘集区对铁路沿线的盲、聋、哑、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盗扒煤炭、破坏铁路设施犯罪前科人员、精神障碍患者等重点进行宣传,签订责任书,明确专人看护,防止痴呆聋哑及精神障碍患者上路造成伤害。沿线乡镇与村签订《铁路沿线治安管理责任书》,各村(居)委会设立法制宣传栏,在村规民约中加入爱路护路内容,切实提高铁路沿线村民爱路护路意识,达到了“教育一个村民,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村庄”的效果。
在潘集,铁路沿线各乡镇、街道在人流量大的路段多次集中宣传电气化铁路安全及爱路护路知识;开展爱路“进校园”活动,教育广大中小学生和家长自觉爱路护路;将爱路护路及铁路安全知识等宣传内容发布到区政府网站、教育网、文明网等网络媒体上,同时借力微信平台“潘集发布”宣传爱路护路常识,实现了多层次、立体化的爱路护路宣传模式。
打响下穿整治“主力炮”
阜淮线K101-K109区段位于潘集区内,途经架河、古沟、祁集、平圩四个乡镇12个村庄,于1982年建成投入使用。该区段下穿建设标准低、数量少,10个下穿长年积水,严重时水深约2米、危险性大,人车均不能通行。尤其在农忙季节,群众为了方便,冒险横穿铁路,一度出现栅栏破坏严重,给群众生产生活出行造成极大不便,影响了铁路运输安全,更影响了潘集区的经济发展。
2016年,潘集区明确由铁路部门前期投入改造下穿,改造后移交地方管理。潘集区主动与维修方阜阳工务段沟通联系,共商《阜淮线下穿立交积水整治建设及接管协议》,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由阜阳工务段负责架河镇、祁集镇、古沟回族乡三个严重损坏的下穿的整治,整治后经双方验收合格,移交三个乡镇接管。2017年2月14日双方签订了协议,整治修建工作顺利推进。今后,阜阳工务段将逐年分期对损坏下穿进行整治。
明确多方联防“护路军”
阜淮线K101-K107区段横穿祁集镇黄岗村、古沟回族乡高湖村,铁道两边群众居住密集,安全隐患较多。为解决栅栏日常看护、路上治安巡查问题,路地合作建立了路地护路联防管理机制。
铁路方每年设定一定的联防护路经费,由祁集镇和古沟回族乡对辖区内铁道线路进行护路联防承包,乡镇政府负责研究制定铁路护路联防承包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配备熟悉了解治安法律法规、工作责任心强、身体健康的专职护路人员。
工作中,护路人员按要求开展巡查,发现防护栅栏损坏、开口,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发生意外事件和险情及时报告,接受地方和铁路部门的监督。2017年3月1日阜阳工务段与祁集镇政府、古沟回族乡政府签订了《路地护路联防管理协议》,此举有效解决了铁路重点路段巡护难、监管难问题。
作者:柏松 贾静 汤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