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一条小巷,9年走出四名高考状元

2020年11月16日 10阅读 来源:淮南日报 2014/6/27

一条小巷,9年走出四名高考状元

两名全省最高分,两名全市最高分

6月25日,淮南团结巷,17岁的方菲菲撑着花布雨伞走出来。这位相貌清纯的女孩,就是今年淮南市高考文科第一名的方菲菲。记者了解得知,加上方菲菲,这个约有400米长的团结巷,周边24栋居民楼里,9年间已经出了四个高考第一名。其中,两名全省最高分,两名全市最高分。有居民戏称,干脆把团结巷改名“状元巷”。短短的小巷为何盛产“第一名”?本报记者昨天进行了探访。

 团结巷又出“高考状元”

团结巷位于淮南市老市政府斜对面,中间隔着淮南第一路洞山中路。从巷口往里看,这个小巷很普通,1号楼是一栋三层老式建筑,房顶铺着红色瓦片,家家户户的窗户都是木制,唯有楼梯口的单元门是带有密码锁的现代防盗铁门,小巷给人的感觉有些年头。

小巷约有400米长,巷子不宽,两辆轿车并行显得有些困难。巷子深处的楼房相对要新些,整个巷子里共有24栋楼,由于是多家单位居民楼,楼房按单位被分成几个小区。

团结巷有市政府、教委、农委、建行、农行和防疫站几家单位居民楼。从6月24日中午高考成绩公布后,方菲菲以634分的成绩成为今年淮南市文科第一名,她的名字很快在网络和一些市民口中相传,由于她是团结巷里考出的第4位高考“第一名”,团结巷也成为大家议论的焦点。

“省第一”曾向“市第一”取经

赵雪,是团结巷第一个考出“第一名”的女孩。2005年的高考中,赵雪以651分成绩,成为安徽省文科第一名。当时的人们都没有想到,此后还会有三个高考“第一名”出现在团结巷。

2009年高考,张楠以689分成为淮南市理科第一名。“黄群和张楠本不相识,后来听说他考了状元,也住在咱们团结巷,还专门找到他家讨教学习经验,张楠还送了黄群不少学习资料,对他帮助不小。”黄群的邻居汪慧慧回忆说。黄群是2011年高考全省理科裸分第一名,他的卷面分是698分,大家知道团结巷里考出了三个“第一名”后,很多人戏称要把团结巷改成“状元巷”,希望在今后的高考中,这个巷子里能多考出几个“第一名”,“结果方菲菲在今年就考出了全市文科第一名。”

勤奋!所以“第一名”不是偶然,是必然

记者了解到,4位“第一名”的父母都是公职人员,他们从事着警察、护士、银行、监理等职业,家庭文化氛围较好,受父母影响,4人在学习方面很用功。

洞山街道小街社区工作人员薛静负责方菲菲家这片居民楼管理,她告诉记者:“团结巷居民的整体文化素质相对不错,再加上这里也处在淮南较有名的几所中小学片区内,从小学到中学,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所以能考出好成绩。”

采访中,住在团结巷园丁小区的一位老师很理性地说,不是团结巷的风水好, 因为孩子自身努力,“第一名”不是偶然,是必然。她更希望住在巷里的所有学生都能以4个“第一名”为榜样,勤奋学习,努力向上,考出好成绩。

小巷百姓的憧憬:多些这样的“盛事”

6月25日上午,薛静得知方菲菲考了“第一名”格外高兴,当即在她的QQ空间中发布“团结巷又考出一个状元”消息,“这是团结巷的喜事,要与大家一起分享。”薛静告诉记者,消息发布的当天上午就已经有不下30多位居民询问状元的情况,这些学生家长和学生有想去“取经”的,有想去祝贺的。总之,大家都憧憬小巷里:多些这样的“盛事”

现象说吧

小巷内的“状元热”,和社会“状元热”相比,少了很多功利色彩,却又增加了很多憧憬。

首先,小巷的居民对巷内出“状元”的关注,体现了普通居民对自己孩子前途的一种希望。因为“四状元”是生活在身边的孩子,他们的成功,可以激发出小巷内孩子的学习热情。

其次,小巷居民借祝贺“状元”的机会,来实现教育自己子女的目的。孩子的成长,总是需要榜样的。所以,家长们就可以借着小巷内的“状元”来现身说法啦,那就是:学习没有捷径,唯有勤奋进取。

作者:张静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