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让党旗在异乡高高飘扬

2020年11月16日 10阅读 来源:淮南日报 2016/9/13

——凤台县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打造战斗堡垒

“出门在外这些年,终于有‘家’了。”外出经商,在上海打拼了十多年的顾桥镇党员郑兆全感触颇深,他说:“以前在外打工,连交党费都是让远在家乡的亲属代交,参加组织生活那更是空谈,现在成立了流动党组织,如同找到了家一样温暖。”

近年来,凤台县外出务工经商的党员越来越多,该县紧密结合实际,采取多种手段和形式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逐渐形成了“理顺关系,健全组织,建立制度,创新载体,开展活动”的工作机制,使全县流动党员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以静制动,突出工作重点

党员散居全国各地,建立流动党员档案。利用两节外出流动党员返乡回家的有利时机,集中组织力量对流动党员队伍进行全方位的调查摸底,建立流动党员动态信息台账,实行外出流动党员“一人一档”管理办法。建立流动党员登记备案制度,对流动党员姓名、年龄、特长、流动去向、从事职业、通信地址和联系方法等内容进行造册登记,实行跟踪管理,适时更新和完善流动党员有关情况。全县共有流动党员1600余人,已全部建立台账登记在册。切实扩大组织覆盖。以凤台籍流动党员比较集中的上海、张家港两地为重点,打破原有支部的隶属关系,按照“成熟一个、组建一个”的原则,积极稳妥地在驻外流动党员聚集地区建立党的组织,确保外出党员流动不流失、离乡不离岗。凤台县已在上海、浙江、江苏、福建等地建立了13个流动党组织,其中包括驻沪流动党工委1个,切实将党组织建成流动党员的温馨“港湾”。

凤台县针对流动党员流动性较强的状况,采取措施加强跟踪管理。“一对一”结对联系,建立帮扶对子1600个,不定期通过QQ、微信、电话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加强与流动党员的沟通和联系,帮解决问题、帮传递信息。“一封信”搭桥牵线,面向在外流动党员发布《致全县流动党员的一封公开信》,要求在外党员及时与驻外流动党组织取得联系,积极参与党内活动,对情况特殊无法参与的,要求外出党员定期向原所在党支部汇报工作生活情况,以便及时加强管理。今年“七一”,县委组织部负责人专程到南浔流动支部上党课,向流动党员讲解当前的发展形势和党的政策方针,并鼓励他们在外地勤奋工作,勤俭创业,真正做一名合格的党员。“双带”拓宽致富路,尚塘乡的李厚权初到北京时没有门路,自己做了几次小生意也以失败收场,就在他准备打退堂鼓离京返乡之际,尚塘乡驻京流动党支部书记郭学剑找到了他,主动担当起他的致富帮带人。李厚权说,“他自己的事业发展得很好,工作很忙,但是为了帮助我们渡过难关,经常指导我们做生意、带着我们谈合作”。每每听到别人的感谢时,郭学剑却说:“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情,因为我是一名党员。”

固本强基,营造活动特色

凤台县三招保证活动正常开展。确保场所规范化,积极创造条件,加大经费投入,确保党员活动室达到有场所、有设施、有标志、有党旗、有书报、有制度的“六有”标准。同时,建立健全党员登记卡、党员花名册、工作计划、活动记录等,为1600余名在外务工的党员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使流动党员时刻不忘自己的身份。坚持活动丰富化,做到线上线下相结合,全县13个流动党组织均建立微信群和QQ群,组织党员开展学习、讨论和交流活动。同时,进一步规范“三会一课”制度,结合实际开展“党员活动日”活动,依托淮南商会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对外交流平台、维权服务平台,切实激发活动的吸引力、流动党组织凝聚力。力争关爱常态化,组织在家党员定期不定期走访流出党员家属,请他们谈经验、技术、信息,征求发展本地经济的意见和建议,送去慰问金和学习书籍,认真倾听他们对凤台经济社会发展和党建工作的意见建议,与他们“零距离”交流、“心贴心”交谈。2015年以来,共走访慰问流动党员180多人次,慰问流动党组织10余次,送去慰问金10万余元、学习读本5000余册,收集处理意见建议600余条。

作者:刘银昌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