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淮南市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补短板、促公平、提质量,教育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盘点和回眸这五年来淮南教育,令人感慨感奋。悉数5年的风雨历程,似乎多了些运筹与谋略,多了些温馨与关注,多了些深邃与自省。
运筹,描绘未来几年教育发展和谐蓝图
这5年来,是淮南教育的思考之年,运筹之年。5年来,多个关于教育科学、均衡、和谐发展的文件、政策出台,无数次的调研、论证,多个描画未来几年教育和谐发展的文件跃然纸面。
【新闻回放】《淮南市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实施方案(2014-2018)》出台。要求在义务教育公办学校中,以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为主,兼顾城市和县镇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经过五年努力,使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和设施设备实现四个基本目标,即,学校教室、桌椅、图书、实验仪器、运动场等教学设施满足基本教学需要;学校宿舍、床位、厕所、食堂、饮水等生活设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留守儿童学习和寄宿需要得到基本满足,村小学和教学点能够正常运转;城镇超大班额现象基本消除。——摘自2014年6月20日《淮南日报》
2014年,中央决定启动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简称“全面改薄”),淮南市紧抓机遇,实施“全面改薄”项目。目前全市累计共实施校舍建设类项目581个,资金总投入4.2亿元。中小学校宽带接入率、校园网建有率、网络畅通比例均达到100%,班级多媒体配备率达99%以上,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新闻回放】建立市、县(区)两级政府教育投入增长监测、公告、考核制度,将每年教育经费统计数据分析的结果运用到县区教育工作督导考核中,将教育投入增长达标纳入各县区党政领导的目标考核。——摘自2015年4月6日《淮南日报》
淮南市不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早在《淮南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就已经明确提出:“各级政府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统筹各项收入,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保证教育财政拨款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近年来,全市教育投入资金逐年增长,2013-2016年,全市教育发展总投入146亿元。2016年,普通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较2012年分别增长35.7%、68.8%、10.8%;职业高中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较2012年增长112%。
发展,步伐依然矫健敏捷
发展是硬道理,也是教育永恒的主题。
如下几组数字也许是个很好的注释。
实施两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五年来新建幼儿园58所、改扩建幼儿园33所,农村学前教育“一镇一园”覆盖率100%,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2.1%,提前完成全省2020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80%的目标。
全市适龄儿童入学率保持在99%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2%。全市所辖县区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评估认定,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全覆盖。
实施百名中小学名校长培养工程、百名农村中小学校长助力提升工程,培养了100名名校长,120名农村校长,造就了一批专家型校长和农村教育的带头人。
淮南市被教育部命名为首批20个“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之一。淮南一中、淮师附小被国家教育部认定并命名首批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
关注,播一份关爱,多一份温暖
关注民生,体现温暖,始终是淮南教育的又一亮点。5年来,淮南教育改革发展的成就不仅仅体现在一份份数据与图表中,更体现在每一张真切的笑脸上。
【新闻回放】“以前的校园内道路未硬化,雨天泥泞不堪,厕所破旧,办公条件简陋,仅有3台办公电脑,现在每个班级配置了‘班班通’多媒体设备,每个教师办公室配备一台电脑。学校开足开齐了以前因条件限制开不起来的所有课程,老师们的干劲都更足了。”方楼小学校长谢中喜笑了。——摘自2015年12月15日《淮南日报》
“原来中午经常馍馍就开水,现在每天都有米饭、有蔬菜、有肉吃!”吃到热乎乎的营养午餐,寿县炎刘镇广岩小学的小学生笑了。 ——摘自2015年6月27日《淮南日报》
“职业学校可以升学,也可以就业,我想3年后去大学深造。”谈及中职学校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淮南职教中心学生陈辉笑了。 ——摘自2016年6月6日《淮南日报》
淮南市全力实施民生教育,2016年淮南市教育民生工程工作全省第一。
【新闻回放】“王立光是大通区曹店中心学校教师,自1984年走上三尺讲台以来,他始终坚守在农村教育第一线。如今,这位常年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农村教师,每月都可领到一笔额外的奖金——农村艰苦学校津贴。从2015年起,大通区政府对在农村工作的教师乡镇工作补贴进行了归并,一般乡镇200元至410元,艰苦偏远乡镇290元至500元。”大通区教育局负责人欣慰地说道。——摘自2017年9月20日《淮南日报》
提高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教学质量,促进城乡教育平衡,淮南市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各县区财政按教师绩效工资总额的10%,增加教师绩效工资总额,对农村艰苦地区学校一级和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分别增加10%。不断推进中小学教师“无校籍管理”和“县管校聘”制度,义务教育师资交流轮岗做到全覆盖。
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5年来,教育改革果敢而锐气。
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改革推公平,以改革提质量,这是近年来淮南教育改革重要特征。
【新闻回放】出台了《中共淮南市委 淮南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淮发〔2015〕15号),淮南工业学校、安徽省医药技工学校等7所学校,整建制并入淮南职业教育中心。 ——摘自2015年4月27日《淮南日报》
淮南市加大职教资源的统筹利用和教育教学改革力度,推进职教园区建设。一期已基本建成投入使用,淮南职教中心已入驻,二期工程正在建设。并成立了淮南市职业教育集团,统筹协调全市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目前,建成市级重点专业20个、省级实训基地10个、市级实训基地16个。
5年来,面对一连串的“时代考题”,淮南奉献出自己的“教育的智慧与方案”。未来,仍将瞄准教育现代化远景目标,阔步前行。
(张静)
(人民网1月22日首页报道)
作者:汤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