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优化营商环境 加快转型发展

2020年11月16日 10阅读 来源:淮南日报 2018/6/11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吸引力和竞争力,也是创造力和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快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建设”,“改善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降低市场运行成本,提高运行效率”,并以“亲”“清”二字描述新型政商关系。面对转型发展新形势,谢家集区委、区政府以实实在在的举措,大力营造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创新创业的市场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聚心聚力的人文环境,进一步激发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不断开拓资源型城区转型发展新空间。

一是重“氛围营造”,更重“作风改进”。谢家集区大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动去降补、全创改、放管服等各项改革政策落地,出台《谢家集区招商引资项目扶持办法》《谢家集区提升服务企业水平、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办法》《谢家集区外贸进出口奖励暂行办法》等政策,努力营造大力扶持企业的良好氛围。与此同时,进一步简化、规范项目审批程序和办事流程,完善项目审批全程代办、限时办结等服务机制;深入推进工作作风转变,扎实开展了马上就办、民主评议行风政风等活动,不断强化机关效能监察,全区政务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二是重“走下去”,更重“解难题”。谢家集区深入推进“五个年”活动,实行县级干部包保重点项目制度,进一步抓实项目落地、企业发展。持续扎实开展“四送一服”活动,包保领导和责任单位上门服务,及时解决企业在建设、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投资近10亿元的施家湖光伏发电项目是2016年9月底开工的重点项目,项目工期紧、规模大、占地广,实施起来困难重重,区委、区政府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专班服务于项目建设,并同项目建设企业建立定期协调调度机制,想方设法帮助企业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难题,加速项目建设,不到半年时间,项目首批电力并网发电,去年6月底项目70兆瓦工程顺利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2017年以来,谢家集区落实奖励政策惠及60余家企业,解决企业用地、环评、交通等问题40余件,为企业输送用工500余人,帮助企业融资贷款8000万元。

三是重“招商”,更重“安商”。区委、区政府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以招商引资突破年为抓手,坚持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突出主导产业招商,不断延伸产业链,着力引进一批对主导产业带动性强的项目,加速产业集聚步伐。我们把“引进来、留得住、发展好”作为招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四督四保”制度,强化土地要素保障,提高项目落地率;严格信守招商承诺,严格兑现招商引资投资协议,全面落实涉企政策措施;完善招商引资考核办法,把招商成效与目标管理考核挂钩,进一步在全区形成谋招商、抓招商的浓厚氛围。

四是重“企业效益”,更重“企业发展”。近年来,谢家集区大力扶持高新技术、高端金属制品、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坚定走转型发展新路。宏泰钢铁公司过去是一家生产低端钢材产品的企业,因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销路不畅逐渐停产陷入困境。随着国家去产能政策的不断深入,区委、区政府紧抓机遇,同宏泰钢铁公司一起深入研究企业发展方向,申报了50万吨特钢技改项目。为解决项目资金问题,区委、区政府负责同志北上南下开展专题招商,前后洽谈了十多家投资商,最终于2016年底成功引进投资企业,2017年初项目正式实施,经过一年的紧张施工,投资6亿元的新工厂拔地而起,并于今年年初投入试生产,1-4月份新增产值2.86亿元。同时,区委、区政府协助企业全力谋划二期项目,届时宏泰钢铁公司将形成百万吨以上产能、百亿元以上年产值的规模。结合宏泰钢铁、铁路货运基地、淮河岸线码头等重大项目建设,充分发挥项目协同及规模优势,市、区同步谋划了淮南高端金属制造产业园项目,引进集聚上下游配套加工、制造企业,建立原材料回收和供应体系,并形成高端金属制造区、材料拆解物流区、综合服务配套区、科研商务办公区四个片区。项目建成后,产业园总体规模将达到20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近万个,真正实现盘活一个企业、托起一个产业、带动一个区域、企业和地方互利共赢。

作者:邵 兵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