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大通区奏响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集结号

2020年11月12日 10阅读 来源:淮南日报 2014/2/18

为全面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持续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和发展环境,扮靓淮南东大门,近日,大通召开了全区城乡建设和环境整治工作会议,印发了《大通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重点、完成时限、牵头部门和责任单位,吹响了全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号角。

自去年全市“三线四边”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开展以来,该区结合城乡文明创建、美好乡村建设、“打非治违”、非煤矿山综合治理和国家级森林城市创建等一系列工作,共清理高铁沿线、G206国道、国庆东路、朝阳东路、洞山东路及九大路沿路垃圾700余吨,共拆除洞山东路沿线、G206国道沿线、朝阳东路延伸段等30处违建高立柱广告牌和高铁站前1处大型违建落地广告及百余处户外小广告,拆除九大路两侧南门口段、S334省道两侧、上窑镇窑河岸边两侧、孔店乡高铁沿线等处乱搭乱建违法建筑30250余平方米,拆除上窑镇窑河岸边22处非法码头和7处非法货场、拆除淮河洛河镇境内非法运砂码头6处,依法关闭了上窑镇境内42家非法采石加工点、爆破拆除了淮蚌交界5处非法采石塘口、分步骤爆破拆除舜耕山景区内淮南巨石水泥厂,治理洛河电厂粉煤灰厂灰尘污染和车辆抛洒滴漏等,已初具成效,开展了工程车辆非法违规营运专项整治行动,对境内高速铁路沿线和高塘湖进行了专项综合整治。“‘三线四边’环境综合整治,既是持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的民生工程、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工程、打造绿色大通的品牌工程,也是改进工作作风的试金石、度量衡、检测仪。各级各部门要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环境整治、像抓家庭卫生一样抓城乡美化、像抓自身面子形象一样抓‘三线四边’”。区委书记李宝君在全区城乡建设和环境整治大会上再次作出了动员令。

该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将坚持以“三线四边”为突破口,继续集中开展垃圾、广告牌、建筑、河道、非煤矿山、烟尘、道路运输以及绿化八大整治行动持续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和发展环境质量,为打造产城一体青山绿水新大通提供有力支撑。

根据《实施方案》,该区将从2014年起,用3年左右时间对全区城乡环境进行综合治理,有效解决脏乱差问题,力争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污水处理率等主要环境指标达到全市乃至全省中上水平,使环境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综合治理机制逐步健全,长效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形成城乡环境整洁、风貌品位提升、日常管理有序、居民素质提高的良好局面。

全面推进“网格化管理” 确保环境治理“无死角”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顺利推进,离不开一套务实高效的工作机制,该区坚持“统一指挥、属地管理、行业负责、块块为主、条条保证”的原则,结合区情实际,设立“线长、边长、重点长”。各乡镇、街道和区农林水利、住建、商贸旅游、行政执法、经信等部门根据各自环境综合治理责任区域分别担任线长、边长、重点长单位,具体指导和推进相关领域环境治理工作。各乡镇、街道分区域、路段、河段实行片长制、路长制、河长制,全面推进“网格化管理”机制,确保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无死角"。

这个区将紧密结合淮南城市发展“东进南聚”和“合淮一体、淮蚌同核”等战略和东部新城产城一体规划、上窑古镇概念性规划和村庄布点规划等规划,坚持整体联动、相互衔接,长期规划、分布推进,精心编制沿线沿边绿化、矿山、广告标牌治理和建筑风貌改造等专项规划和技术导则,明确治理标准,确保工作实效。

突出特色打造亮点   扮靓淮南东大门

该区将根据各行政村(社区)的人口分布状况,统一设计、修建垃圾收集点和中转站,加强村级保洁员的配备和管理,按照“村(社区)收集、乡(镇)中转、区处置”的工作思路,及时收集、清运、处理各类生产生活垃圾,切实抓好村(社区)内日常保洁,全面推进垃圾清运处理"城乡一体化"。与此同时,该区还将建立健全物业服务企业服务信用机制、投诉责任机制和淘汰、退出机制,不断加强对城市社区物业服务企业的日常监管,促进城市社区物业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此外,该区还将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大力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建立健全高效便捷的志愿者招募机制,不拘一格壮大志愿者服务队伍,不断加强志愿者服务阵地建设,定期开展志愿服务业务教育培训,提高服务质量,扩大服务影响,让志愿者队伍成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先行者和主力军。

作者:张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