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经开区2017年“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经开行”活动正式启动,拉开了2017年经开区“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经开行”活动的序幕。近年来,经开区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抓基层、打基础、强监管,不断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形成安全生产“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为经开区的经济发展营造了安全、文明、和谐的发展环境。
明确责任
擎起安全生产之剑
安全生产重在预防,因此,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切实把事故预防落到实处就显得尤为重要。经开区把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作为重要环节来抓,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要求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政府和部门监管责任、属地管理责任,加强安全管理和监督,用责任体系的利剑,斩断安全隐患。修订完善《经开区各部门安全生产职责》,努力实现“五级五覆盖”,将安全生产监管的触角向办事处、社区(村)两级延伸,逐步实现安全生产 “网格化”管理的目标;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明确了安全生产的责任对象、事故控制指标、责任目标考核与奖惩等,引导督促职能部门和企业加强生产现场安全管理,建立事故隐患排查制度和治理责任体系,切实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制定《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实施办法》,通过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督促落实各部门、各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切实做到安全生产责任到位、投入到位、培训到位、基础管理到位和应急救援到位。
过程管控
绷紧安全生产之弦
没有安全,何谈生产。为此,经开区把过程管理当成安全管理中的重头戏,将每一个工作细节做细、做实、做深,从源头上把好安全关,向良好的过程管理要成绩,让安全生产贯穿在企业发展的始终。
提升应急能力。积极开展应急救援演练活动,要求区内规模以上企业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现场观摩学习。通过实战演练,全面检验政府和企业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和部门间协同配合能力,有效地检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科学性,增强了企业和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了企业员工自防自救的能力,为应急救援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强化安全监管。把 “铸安”行动当作安全生产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重点加强对危险化学品企业、烟花爆竹、涉氨涉氯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和消防、建筑工地等高危行业企业的监管,将存在重大危险源的单位和企业纳入重点监控范围。同时做好重要时节、重大节假日期间的安全生产大检查以及危险化学品、人员密集场所、户外广告牌专项整治及日常监督检查工作。对检查中发现的隐患,通过现场立即整改、限期整改、挂牌督办、责令停产停业整顿等方式,坚决消灭安全隐患。对重大隐患实行跟踪督办和“回头看”,坚决防止和遏制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注重执法实效。积极提升安全生产监管队伍的法制化水平,确保检查不“挂空挡”。充分发挥安监、公安、消防、质监、建设、工商等部门的作用,加强横向协作,及时沟通信息,经常性地开展联合执法,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总体要求,积极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
未雨绸缪
铸造安全生产之盾
“安全生产大于天”,没有安全,一切工作都是徒劳。经开区紧紧围绕国家、省、市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积极开展各项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全面推进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宣传安全发展理念、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知识,深入推进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演练工作。通过企业家谈安全、安全生产负责人和管理人述职承诺、安全知识竞赛、职业病防治宣传周、安全隐患随手拍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进一步提升企业安全意识。组织规模以上企业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参加各类安全生产培训,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为经开区安全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强力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大力开展“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安全社区”、“职业卫生建设示范企业”创建工作,促进企业在安全管理、安全技术等方面达标,进一步夯实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安全生产的意识已根植在每一个经开区人的脑海中。截至目前,经开区60多家企业通过了二级、三级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园区现有省级“安全文化示范企业”、“职业卫生建设示范企业”各1家,市级“安全文化示范企业”3家,“市级安全文化示范社区”1个,3家“职业卫生建设示范企业”等待市政府安监部门验收。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