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完善监管服务 打造阳光平台

2020年11月18日 10阅读 来源:滁州市政府门户网站 2018/10/24

近年来,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锐意进取,大胆革新,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取得明显成效,逐步实现了公共资源交易和监管由分散迈向集中,由依托有形市场、纸质化交易到无形市场、电子化交易为主的转变。

特别是今年以来,该局牢牢把握滁州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市县一体化优势,坚持巩固成果与深化推进并重,以提高公共资源交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为目标,纵深推进公共资源交易监管体制改革,在微改革、微创新上下功夫,持续推进全市公共资源实现运行规范化、交易电子化、监管常态化、服务标准化,全力打造公共资源交易发展新引擎,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2018年1-9月,全市完成交易项目5844个,交易总额达548.16亿元,节资增效约77.24亿元。该局先后获得“全省招标系统先进集体”、省级文明单位,政务公开先进单位、双拥模范单位、第七批全市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等荣誉称号。

完善机制?促进运行规范化

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进一步优化公管局职能,积极争取机构改革,明确公管局行政管理职能,不断完善交易制度规则,努力打造具有滁州特色的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市场,实实在在地增强了市场主体的获得感。

建立规范性文件清理长效机制,对实施超过3年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后评估,及时修改完善,编印《滁州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制度汇编》,切实维护制度规则的统一。

推行交易文件备案制,建立重点项目季度调度、专项调度制度以及重点项目交易文件集体会商制度,完善负面清单内容,实行交易文件负面清单管理,服务和指导交易文件编制。今年以来该局召开季度调度会2次,调度项目162个,召开专项调度会2次,调度项目62个,印发调度通报3期。组织召开文件会商会12次。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该局制定出台了《滁州市农村产权交易监督管理办法》《滁州市非国有资金投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投标改革工作方案》《滁州市公共资源交易进场交易目录》《滁州市工程建设项目各类信息公告范本(2018年版)》《开展2018年全市政府采购代理机构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方案,为完善交易体制机制、做好公共交易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深化改革 实现交易电子化

不断加强平台系统建设。2017年在全省率先将市县一体化平台服务系统迁移上云,部署云桌面点位150个,2018年扩大云桌面的应用,点位增加至208个,应用范围推广到土地竞价等竞价项目中。上线滁州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标桥APP”,为各类交易主体参与我市公共资源交易开通“绿色通道”,投标企业通过手机就能实现投标报名、招标文件下载、项目查询、保证金状态查询、项目澄清信息查看、在线实时培训等。开展第三级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工作。8月份,完成测评服务政府采购工作,目前信息系统测评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推行远程异地评标工作常态化。制定《滁州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远程异地评标操作规程》,在全市常态化推行远程异地评标工作,减少人为因素干扰评标,克服远郊区县存在的评标专家资源不足,提高开评标工作效率。5月14日,我市首个迁移上云后的异地评标项目完成评标,截至目前全市共完成异地评标项目  51个。目前市交易中心与山东滨州完成远程系统对接测试,将开展跨省远程异地评标。

在全省率先搭建  “政采e贷”融资平台。联合市财政局与第三方金融机构签订框架协议,与金融业务信息平台实时共享中标企业信息、成交金额、企业信用信息以及合同信息等10余项数据,助小微企业在取得政府采购合同后,便可直接向金融机构申请融资贷款,无需企业抵押资产或第三方担保。申请贷款比例最高可达中标金额的70%,最高额度上限是500万元,且贷款利率低于一般企业贷款利率的10%-30%。8月8日,“政采e贷”融资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后,已有12家企业通过贷款审核,9月6日首笔贷款已发放到位。

扩大徽采商城采购范围。2017年2月8日,“徽采商城?滁州”正式启用。2018年4月,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政府采购“放管服”改革的通知》,扩大徽采商城采购范围,限额标准提高到100万元。组织完成第三批次供应商征集,目前滁州地区供货的商家共有371家,其中滁州本地实体供应商187家,电商10家。1-9月全市网上商城完成采购订单9686项,成交金额达1.07亿元,同比市场价格节约15%以上。

推进农村产权交易电子化。与安徽公共资源交易集团合作,搭建贯通省、市、县三级的滁州市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系统,在全省率先整域推进农村产权交易电子化。邀请省农交所专家赴县开展全覆盖式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技术培训,成立农村产权工作领导小组,集中开展基层调研、问诊村干部5次,协调解决问题10余个。目前在1市6县交易中心服务大厅开设农村产权交易服务窗口,在103个乡镇设有服务站,配专兼职工作人员达200余人。累计成交90宗,成交额达2712.77万元。

发挥职能 推动监管常态化

推进综合执法工作。加强法制审核主体建设,探索建立法律顾问参与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工作机制,对规范性文件及重大行政执法决定进行合法性审查,统一市县两级执法程序及执法文书,对全体执法人员开展依法行政知识培训,全面提高市县公共资源交易监督执法工作水平。目前市县两级公管局均取得委托执法权,80名执法人员通过公共资源交易系统行政执法资格认证考试,占全体工作人员的71.4%。

开展标后履约检查。成立标后履约检查工作组,按照“双随机一公开”形式,不定期开展重点项目标后履约检查,实地查看为民办实事、重点工程等项目建设、项目班子人员到岗等情况,督促施工企业诚信履约,保障项目建设顺利推进。今年以来,该局开展标后履约检查4次对50余个重点项目进行检查,其中配合市效能办对经开区地下综合管廊二期施工等9个重点项目进行标后督查,并拟发了督察报告。5月25日,《报告》得到张祥安书记肯定性批示。

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完善行政处罚信息公示制度和竞争主体信用信息记录及披露制度。今年以来全市已受理各类投诉52起,查处各类违法违规案件34件,处罚投标企业44家。移送案件线索3个,公安局立案3个。

统一要求 促进服务标准化

今年1月3日,滁州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服务标准化被列为第七批省级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

在市交易中心及分中心建立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大厅,统一服务场所标识标牌,制发办事服务指南,提供业务咨询、项目登记、投诉受理、保证金查询退付等服务,实现公共资源交易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服务。

出台《滁州市公共资源交易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分工及责任科室、责任人等。设立标准化办公室,开辟标准化网站专栏,召开滁州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标准化工作推进会,统一市县两级工作人员服装和代理机构工作着装,佩戴工作牌。

完善评标区门禁系统,安装手机检测门,以技术手段隔离评标专家在评审过程中与外界的联系。重新修订标准化文件,建立开评标现场巡查及值班制度。改造升级公共资源交易电子系统及开评标场地软硬件设施,新建业主评标室(远程专家独立评标室),避免因招标人代表与评标委员会其他评委同室引发质疑投诉。开评标场所重新配置投影、打印机、手机柜等设备,开标区增添手机充电站、报刊杂志陈列架等便民设备,提升平台场所服务水平,打造具有滁州特色的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标准化,增强各方主体获得感。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