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市文旅局四个“变身”线上文化服务 助力市民打赢居家抗“疫”阻击战

2020年11月26日 10阅读 来源:滁州市政府门户网站 2020/2/18

2月12日晚7点,滁州市图书馆在线开展“直面恐惧情绪,跨越疫情时刻”公益讲座活动,一个小时的线上讲座,从疫情带给人们的惊慌焦虑心理到提出解决应对疏导方法,从情绪管理延伸到家庭教育,贴心温暖的讲座受到参加活动的近400名读者高度评价。这是滁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在疫情期间,用心为广大公众提供线上文化服务的一个侧影。

当前,全市上下正全力阻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战“疫”期间,为让百姓继续享受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激发抗“疫”斗志,坚定必胜决心,市文化和旅游局推出“四个变身”线上服务举措,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公共文化服务。

一、变身抗“疫”随身听,让市民“宅”的安心。一是充分运用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各级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借助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开辟疫情专栏,传递官方信息,宣传疫情防护知识,发布推文和倡议书,引导民众遏制谣言、提振信心。二是充分运用应急广播加大宣传。利用10188个应急广播“小喇叭”终端,循环播放疫情防控政策及知识条目超11万条次,广播时间超80万小时,及时传递上级声音,宣传防控要求,回应群众关切。三是编创曲艺作品加大宣传。全市共编创疫情防控视频音频100余部,以通俗易懂、诙谐幽默的地方口音,用生动新颖、独具特色的快板、戏曲、说唱等形式,让群众听得懂、记得住、忘不了。截至目前,网络传播量达170万次,覆盖人群超400多万人次。如天长市文化志愿者编演的地方评话《疫情防治十大劝》已被人民网报道。全椒县的《老陈呱全椒》、来安县半塔镇的《疫情防控宣传小快板》、定远县严桥乡的《冠状病毒不可怕》宣传小快板等,得到群众好评。

二、变身抗“疫”万花筒,让市民“宅”的开心。一是足不出户看展览。滁州市博物馆网上VR全景虚拟参观正常开放,所有“馆藏精品”在线参观;全椒吴敬梓纪念馆(故居)推出在线游览,“我从明朝来”主题摄影展巡展、《儒林芳味》美食展等4个线上展览,天长市博物馆推出《千秋镜鉴——天长博物馆馆藏古代铜镜展》在线文物展览。二是免费开放“数字图书馆”。全市各家图书馆提供便捷高效的线上文化服务,读者足不出户就可阅览电子书刊杂志,联合喜马拉雅听书APP为读者送去万本好"书",为读者提供新的阅读模式。1月24日以来,滁州市图书馆数字资源20天的访问量为17051人次,日均访问量提升了约64%,丰富了广大读者居家抗“疫“的文化生活。三是拓展线上新活动。滁州市图书馆灵活运用读者交流群,开展“战疫情 不孤读”品牌线上活动32场,受到1900名群成员的欢迎;滁州市文化馆、天长市图书馆组织少儿书画爱好者创作疫情防控题材作品,天长市文化馆举办以传承中华文化为主题的线上知识竞答活动。

三、变身抗“疫”大课堂,让市民“宅”的充实。一是线上培训受欢迎。全椒县文化馆联合文雅慕课平台,上线400门免费慕课,定远县文化馆每日网上开设一门线上公开课,涉及器乐、书法和美术等,天长市文化馆开设线上舞蹈、二胡培训课,弥补市民长期居家玩手机、看电视的无聊。二是线上文化超市奥利给。市文化馆整合线上数字文化馆资源建立线上“文化超市”,市民点击进入微信可以分享到文化、艺术、学习、娱乐等各种各样的课程,让人们的“宅”生活变得充实而多彩。三是线上展示有创意。元宵节期间,天长市图书馆献上“五彩灯笼送祝福”线上小鲁班手工活动,让小朋友们在家里通过线上教程学会制作灯笼,说出祝福语,来为战“疫”助力。明光市图书馆开展以读攻“毒”活动,借助网络平台,展播名家作品,开展线上荐书、评书等主题活动。

四、变身抗“疫”加油站,让市民“宅”的有信心。一是鼓舞人心创作品。全市各地文化馆站群众文艺创作人员积极行动,创作编创快板、评书、说唱、歌曲等60多部“战疫”文艺作品,拍摄《疫情防治十大劝》等宣传视频70多部,通过网络社交媒介广泛传播,助力助攻疫情防控。二是少儿作品传真情。市文化馆线上组织少儿书画爱好者,用手中的纸笔,精心绘制出童心战“疫”画作,表达孩子们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的愿望和心声。市博物馆组织小讲解员一人一句“我为武汉加油”线上宣讲活动,录制微视频为一线的抗“疫”英雄加油打气!用自己力所能及的微行动,助力防控疫情的宣传。三是为爱发声鼓士气。全市图书馆联盟发起“说出你的爱 致敬抗疫工作者“线上朗读活动,号召广大市民居家表达对疫情防控工作者们的感谢和祝福,用自己声音为战友们加油,为中国加油。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