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夯实“七五”普法基础
制定规划,明确任务。6月29日,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在全市公民中深入开展第七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市委办、市政府办转发《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关于在全市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
健全组织,加强领导。组建“党委领导、政府实施、人大监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普法工作机制,成立以市委政法委书记为组长,市人大、政府、政协相关领导任副组长,48个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市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市县两级法宣部门落实人员编制,增加普法宣传工作机构人员。各县(市、区)、市直机关各单位、各企事业单位先后建立了相应普法机构,形成了全市上下抓普法、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完善制度,夯实责任。按照“七五”普法规划和市人大作出的《决议》,制定出台了《滁州市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制度暨成员单位重点法宣工作任务分工》,把“七五”普法规划确定的法治宣传工作任务量化分解到各级各部门,做到职责明确,构建了全市上下联动、部门分工负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守法工作格局,为全面推进“七五”普法规划实施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求真务实,积极创新,提升“七五”普法效果
利用传统媒介开展普法宣传。积极开展法治文化入景区、入繁华街区、入美丽乡村示范村、入建制小区“四入行动”,努力在全市打造成靓丽的法治文化风景线。市及各县(市、区)普遍建立法治广场或法治公园,全市共建法治文化广场20个、法治文化公园17个、法治文化长廊35个,村(社区)法律图书角1300个,法治宣传户外广告牌120个,法治宣传电子显示屏150个,固定法治宣传栏(橱窗)2200个,法治宣传活动展板近5000块。
打造“七五”普法新媒介。以滁州普法网站为依托,结合“两学一做”活动,利用“两微一端”发布新颁法律法规、学法用法提纲等各类普法信息千余条。开拓普法宣传新渠道,利用滁州移动、联通和电信分公司的手机短信群发平台,定期向广大手机用户发送有关法律知识,发送各种法律信息1000多条。
开办法治类电视栏目,扩大普法宣传覆盖面。联合市广播电台创办《警方在线》、《政风行风热线》等法治类电视广播栏目定期向社会播放,电视节目包含“法律解读”、“以案释法”、“律师答疑”等子栏目,律师与听众“零距离”交流现场接听电话解答有关法律咨询。
创新法宣形式,丰富普法主题活动。市司法局组织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人员,结合“法律六进”活动,深入开展“普法讲堂进百个社区、村镇、企业,法治教育入万户”活动,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社会满意度。
主动作为,深入基层,让法律走进群众生活
法律服务进军营实现全覆盖。针对滁州驻地军营较多的实际,市司法局主动作为,在全市建立健全军人军属法律援助工作站,组织广大法律工作者深入军营,为官兵普及法律知识,办理军人军属法律援助案件近50件,发放法律援助宣传资料3万余册,最大限度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实现法律服务进军营全覆盖。
做好社区矫正人员的普法再教育,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市县两级司法局大胆探索,精心打造滁州市社区矫正管理中心,将普法教育融入对矫正人员再教育的一点一滴,普法宣传栏、普法标语在矫正管理中心随处可见;通过“疏导、畅谈”等工作方法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适时将法律知识融入其中。
依托普法志愿者开展法治宣传活动。选聘全市大学生村官为基层普法志愿者,不断探索农村普法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丰富农村普法工作的内涵,提高农村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深入田间地头宣传法律法规,宣讲党的惠农政策,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学法讲法送法活动,让法律走进群众生活,打通普法宣传工作的“最后一公里”。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市司法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大力传播法治思想,推进法治实践,进一步形成部门分工负责、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格局,推动形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良好社会氛围,为建设环滁皆美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全市共建法治文化广场20个、法治文化公园17个、法治文化长廊35个,村(社区)法律图书角1300个,法治宣传户外广告牌120个,法治宣传电子显示屏150个,固定法治宣传栏(橱窗)2200个,法治宣传活动展板近5000块。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