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市城管执法局“12345”工作举措做好综治维稳工作 喜迎“十九大”

2020年11月26日 10阅读 来源:滁州市政府门户网站 2017/6/16

市城管执法局结合工作实际,采取“12345”(一书、两网、三访、四理、五机制)工作举措,做好综治维稳工作,为党的十九大会议胜利召开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书”,即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与局属各单位(部门)签订《喜迎“党的十九大”综治维稳信访目标管理责任书》,认真落实单位(部门)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分管领导是具体责任、其他领导"一岗双责"的领导责任。

“两网”,即加大信访矛盾纠纷工作的排查力度,对信访突出问题和信访人员进行“网格化”管理,并以《交办函》的方式进行交办。一是以《任务分解一览表》方式对全局件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纠纷信访突出问题进行交办;二是对曾经赴省上访和有可能赴省进京上访的人员进行彻底排查,以《交办函》的方式交办到各单位(部门)的主要领导,目前,已发出《交办函》9份。

“三访”,即接访、约访、下访(或回访)。一是定期接访——安排每周二有1名局领导到局信访接待室接待群众来访。各单位每周安排1名领导班子成员到综治维稳信访中心接待群众来访,抓实初信初访;二是重点约访——对“无头案”、“钉子案”、“骨头案”等责任主体不明确、协调难度大的疑难复杂积案以及上级排查交办的重点信访事项,有针对性地重点约访;三是带(包)案下访、回访——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严格按照“五包”责任制,并带案下访。对矛盾突出和化解难度大的信访事项,采取驻点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对已解决的信访事项进行回访,及时跟踪,避免产生新的信访问题。今年以来,该局共受理群众信访案件23件次56人次。其中,局领导共接待来访群众9批次23人次。

“四理”,即源头治理、应急处理、依法办理、集中处理。一是抓源头治理,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健全释法说理机制,健全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完善执法案件公开审查机制;二是抓应急处理。深入推进综治信访维稳工作应急处理机制,成立了以业务骨干为主体的应急处置队伍,结合实际制定了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处理涉及城管信访事项应急预案,提高执法人员应对处置突发性事件的能力和水平;三是抓依法办理。对一般信访问题,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坚持做到诉求合理的解决到位,诉求不合理的解释到位,缠访、闹访的教育疏导到位;四是抓集中处理。开展拉网式清理排查,严格执行信访情况“零报告”制度,严格落实领导包案制,限时办结。

“五机制”,即开门接访机制、带案下访机制、排查调处机制、信访信息员机制、责任追究机制。一是落实开门接访机制。坚持每周至少一名领导班子成员接待来访群众,真正做到小事不出分局(大队)、大事不出市局,为“美丽新滁城”建设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二是坚持带案下访机制。结合城管体制改革,对涉及城管重大不稳定因素成立维稳工作组,实行带案下访,深入基层一线调处化解不稳定问题,与一线执法人员面对面交谈,现场解决执法人员反映的问题。今年以来,该局先后成立了3个维稳工作组,有效地化解了基层不稳定问题。三是排查调处机制。实行“四个一”工作机制,即每周一次隐患排查,每周一次情况反馈,每两周一次集中上报,每月一次张榜公示。同时,对排查出来的重点信访事项,制订了应急预案,对老上访户和重点信访事项做到“四有”:有一个工作小组、有一套工作方案、有一套案件卷宗、有一个包保稳控机制。四是落实信访信息员机制。坚持信访信息员制度,抓好信访信息员队伍建设,从微小矛盾纠纷入手,及时了解群众信访诉求,确保第一时间掌握工作动态,提前调处,提前化解。五是健全责任追究机制。对排查的不稳定因素和信访积案实行“定领导、定人员、定时间、定责任、包案处理”的“四定一包”工作机制,增强包案人员责任意识,提高初信初访的一次性办结率。对因重视不够,措施不力造成群众越级上访或者产生其他不良影响的,按照信访工作责任追究的有关规定,对首办人员和主管领导进行责任追究,实行“交必办,办必果,果必报”,真正做到“事事有结果,件件有回音”。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