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防空是国之大事,与人民生命安危紧密相连。
近年来,全市人防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防空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聚焦人防使命任务,着力提升核心能力,铸就了坚不可摧的护民之盾,更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2016年全国人防先进城市、2019年度全省人防系统目标考核第一名、连续13年全省人防先进单位、连续两届安徽省文明单位、招商引资市先进单位……一组组数据,见证了滁州人防事业发展所取得的喜人成绩。
“护民之盾”不可摧
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从最初的“深挖洞、广积粮”,到如今规范化的城市人防综合防护体系建设,今日的人防与这座城市的生活密切相关。
始于2004年的滁州市防空警报网建设,当年即首次开展了防空警报试鸣活动。自2007年开始,按照全省统一安排,全市范围内陆续每年9月18日开展防空警报试鸣活动。而为了满足人民防空军事斗争准备要求,按照《滁州市防空警报建设规划(2017-2030)》,结合我市城区发展现状,明确提出新建民用建筑在土地出让和详细规划中提出人防工程和防空警报建设要求,建设单位根据防空警报设置需要,设计警报器安装位置、配置必要的设备房、电源等,并提出逐步建立地上和地下自控与统控相结合的现代化人防警报体系。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各类警报终端数百台,已形成中央站统控,传统固定警报终端、新型多媒体警报终端、广播电视、移动通信等多种传媒同步发放防空警报的格局,防空警报网音响覆盖率有望达到100%。
与此同时,滁州人防还将人防建设有效融入国防建设、经济建设、城市建设、民生建设,不断丰富完善防护救援体系。重要经济目标防护试点在全省率先完成,重要经济目标防护综合控制平台建成,可对滁州市规划区重要经济目标进行实时监控,并开展防护行动实战化演练;人防训练(疏散)综合性基地在全省率先建成,配套修订了疏散方案和接收安置计划等;“人防工程平战转换”演练在全省率先展开,探索人防工程平时向实战转换的技术规范和流程,锻炼队伍;人防法治宣传和执法检查全面展开,进机关、学校、社区、企业、网络,不断强化人防法规政策宣传、人防工程建设质量监管。
“平战结合”助发展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滁州人防聚焦战时防空、平时服务、应急支援的职能使命,着力在“平战结合”上做文章。
市人防办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扎实有效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持续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统筹推进专项治理和巡察反馈问题整改,进一步提高了党员队伍素质,改进了工作作风,提振了干部职工精气神。
平战结合,合理开发利用人防工程,促进人防工程的维护与管理是人防建设的一项重要方针。市本级根据滁州市城市地下空间暨人防工程综合利用规划(2014-2030),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对接,已将人防控制性详细规划融入城市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或调整。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如何在解决城市停车难等问题上,最大限度发挥人防工程作用?市人防办主动作为,有序推进丰乐菜场、滁州大剧院两处人防工程改为地下停车场,有效解决了老城区居民停车难问题。
同时,市人防办还深度融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在招商引资上,领导带头、全员参与,2019年新签约项目一个,总投资3亿元,实现到位资金3500万元,完成年度计划任务616.7%。在服务企业上,拓展“四送一服”对象,对符合易地建设条件的工业企业项目,主动送法律送政策,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去年免收人防易地建设费167.41万元。在脱贫攻坚上,支持定远县大桥镇大桥村资金6.5万元,建立扶贫车间,助力贫困户就近就地就业,实现稳定增收;对定远县吴圩镇耿巷村包保25户贫困户,给予扶贫帮扶经费1.5万元用于购买打捆机,帮助贫困户农田进行秸秆打捆。在文明城市创建上,全员参与,进社区、入住户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净城行动”向社区延伸、文明劝导志愿服务常态化。
新的一年,滁州市人防办将实施“备战训练演练”“项目建设提速规范”“军民融合发展”“宣传教育”四项攻坚行动,着力开展“系统整治年”“基础规范年”“质量提升年”三个年活动,奋力实现“三个一流”工作目标,站稳全省第一方阵,争当全省人防标杆和旗手。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