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滁州市保险行业协会认真学习贯彻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在做好辅助监管,促进市场规范;做好主动防范,守住风险底线;做好服务提升,保护消费者权益;做好商业车险改革,促进车险费率公平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维护了市场经营秩序,加强了服务型协会建设,改善了保险经营环境,提高了协会运作水平,加快了滁州保险行业健康稳定快速发展的步伐。
截至2015年末,全市保费收入 37.42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 19%。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15.86亿元,同比增长11.6%;人身保险保费收入21.56亿元,同比增长21.4%。2015年处理各类赔案102348件,支付保险赔款(满期给付)13.56亿元,同比增长12.8%,其中,财产险赔款8.48亿元,人身险赔款和满期给付5.08亿元。2015年缴纳营业税、个人所得税等10710.1万元,同比增长28.6%,代扣代缴各项税款8540.36万元,同比增长9%,保险从业人员8690人,同比增加2767人。保险业为我市增加财政收入,安排群众就业,减轻政府负担做出了贡献。
2015年,保险在应对自然灾害、大病医疗、意外伤害、重大突发事故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有力地保障了经济社会稳定和人民生产生活的正常开展。如:全椒皖东丰源机械公司花2.5万元投保了企业财产保险,2015年6月28日遭受洪灾,人保财险及时赔付了206万元,有力支持了企业灾后生产;平安人寿快速赔付意外伤害死者家庭65万元;泰康人寿快速赔付高速连环相撞事故死者家庭50万元等,解除了群众后顾之忧,安定了群众生活。再如:发挥寿险业保单借款功能。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保单借款2.18亿元,其中,中国人寿1.8亿元、太平人寿2432万元、太保人寿1048万元,有力满足了群众生产生活的资金需求。还如:在为“三农”服务方面,2015年农村小额人身保险,为34.4万农民提供了76.9亿多元的风险保障,支付赔款621.45万元,使2151名遭受意外的农民获得了保险赔偿;农业险支付种植业赔款9362.26万元,支付养殖业赔款590.45万元,保证了我市农户灾后基本收入和生活稳定,巩固了扶贫的成果,增强了减贫的成效。
此外,其它各类责任险保费收入4801.19万元;安全生产责任险保费收入92.38万元;环境污染责任险65.22万元;承保城镇居民大病保险655822人;承保新农合大病保险3515279人。保险业在保障社会经济安全,促进滁州经济发展,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同样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015年保险行业重点做了八件事:一是贯彻《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实施意见》,积极推动开办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及其它附加险种;推进政策性保险附加补充商业保险和特色农业保险;推动责任保险和信用保证保险,发挥保险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二是贯彻落实安徽保监局各项工作要求,规范市场秩序,抓好风险防范,促进滁州保险行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滁州人民提供更多、更优、更实惠的保险服务。三是做好商业车险费率改革宣传和启动工作。认真抓好制定预案、组织培训、全员考试、完善制度、风险排查、系统测试等各项工作,保证了商业车险费率改革工作顺利完成。四是开展理赔暗访,提升服务水平。落实《安徽省机动车辆保险理赔服务质量评价暂行办法》,积极做好车险暗访测评和问卷调查工作,提升辖内车险理赔服务水平,积极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五是围绕安徽保监局、省公安厅“安宁2015”反保险欺诈专项行动部署,协调配合滁州公安经侦部门的行动,积极开展反保险欺诈工作,在“安宁行动”威慑下,保险当事人放弃索赔“疑似保险欺诈”案件85件,涉案金额近400万元。六是做好诉调对接工作,健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依法、公正、高效、妥善化解保险纠纷,维护各方当事人合法权益。七是维护消费者权益,认真做好信访投诉工作。成立“12345”市长热线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投诉案件督办和通报制度,及时、妥善处理投诉事项。八是对接“12315”,探索维权新渠道,首批滁州市“12315”保险消费者维权联络站成立,对于拓宽维权渠道,快速化解纠纷,营造和谐的保险消费环境,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