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来安:生态强镇 魅力绽放

2020年11月16日 10阅读 来源:滁州市政府门户网站 2019/6/13

雷官镇地处苏皖交界,是来安县八大集镇之一,位于县城东南26公里处,与南京毗邻,紧靠宁洛高速和104国道,地势北高南低,滁河、施河、皂河三条河流穿境而过。全镇总面积93平方公里, 辖9个行政村,人口2.69万人,耕地面积6.2万亩。

近年来,在来安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雷官镇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稳中求进、追赶跨越、能快则快”工作总基调,扎实推进美丽镇村、特色产业、精准扶贫和项目建设等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呈现持续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2018年,烟陈村、雷官村获批省级森林村庄,雷官镇被评为全市党委中心组学习先进典型、党的十九大信访维稳工作先进集体、市级“平安乡镇”和依法行政先进单位称号,连续两年获得“无访乡镇”称号,连续四年蝉联市、县两级计划生育先进乡镇,并荣获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二等奖;美丽乡村、理论宣传、项目建设、安全生产、环卫保洁和垃圾分类工作均位于来安县前列。

美丽雷官之生态篇

来安池杉湖国家湿地公园坐落在来安县雷官镇杨渡村。公园占地面积3400亩,是华东地区面积最大的池杉林,长江中下游重要的候鸟栖息地,有“百鸟天堂”之称,2017年获批国家湿地公园(试点)。

近年来,该镇紧紧围绕“湿地旅游、生态雷官”建设目标,突出“池杉湖生态湿地”特色,打造“生态湿地之乡”品牌。

构建生态系统。开展“退田还湿”工程,流转2000亩土地设置生态保护区域。园区现有国家Ⅱ类重点保护动物12种,鸟类栖息数量4万余只。

实现资源优配。按照4A级旅游景区的等级标准规划设计,园区规划总面积 226.80公顷,其中湿地面积176.09公顷。从功能上规划为五大区域:生态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管理服务区。

打造和谐景区。新建了千亩荷花池,设置精品荷花展示区,引进国荷花品种200余个,天鹅湖、松鹤岛、鳄鱼池等景观节点已建成,生态停车场、旅游厕所等配套设施已投入使用,人行桥即将竣工使用。

美丽雷官之改革篇

埝塘苗木基地位于来安县雷官镇埝塘村,集苗木育种、种植、销售为一体,经营种植面积12000亩,年创产值9000万元,产品远销苏浙沪等地。

成立合作社,提升产品竞争力。2012年,该镇组织引导60户村民成立苗木专业合作社,现已发展到120户。合作社自主经营,民主管理,自负盈亏,利益共享,成员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合作社提供采购、育苗、培训、销售服务,风险应对能力和产品竞争力显著增强。

助力精准扶贫,改善生态环境。吸纳28户贫困户加入,年人均增收3000元,现26户贫困户已脱贫。埝塘村森林覆盖率达98%,成功申报省级森林村庄、国家级园林示范区和市级苗木花卉示范区,农村居住环境、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打造示范基地,实现产销两旺。该镇按照“精品苗木”的思路规划建设,致力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苗木销售基地。2017年,投资30万元兴办埝塘苗木交易市场,年销售苗木700万株,销售额300万元。

巩固产业优势,培育特色旅游。埝塘苗木向高档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建设高标准花木示范园,生产高端苗木品种;建立电子商务平台,构建全国性苗木销售网络;发展特色旅游,谋划引入苗木种植体验、森林富氧漫步等旅游产品。

美丽雷官之传承篇

雷官板鸭工艺精湛,风味独特。主要产品有板鸭、盐水鸭、红扒鸭、白条鸭以及鸭掌、翅、肫、舌、心等小包装食品。南京盐水鸭和桂花鸭传承了雷官板鸭制作工艺。

历史渊源。元末明初,明太祖朱元璋游历至雷官集,品板鸭后称赞不绝,遂雷官板鸭作为贡品年年进贡。1958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厂在雷官拍摄了板鸭纪录片《兴旺图》;1979年,雷官政府成立雷官板鸭厂;1993年,时任安徽省委书记卢荣景到雷官板鸭厂视察指导。

产业发展。成立雷官板鸭生产企业协会,协会成员30余家。协会引入现代化和标准化生产管理体系,与合肥工业大学合作研发低盐板鸭生产制造技术。搭建 “雷官板鸭”电子商务平台,在江北、滁州开设品牌店5家。雷官板鸭被授予 “安徽老字号”、“安徽名菜”等称号,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央视七套专题报道。

扶贫带贫。构建“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扶贫模式,建立麻鸭养殖基地。按照10元/只给予补贴,带动40多户贫困户养殖麻鸭,每户增收约4000元。建设“雷官板鸭扶贫车间”,带动20余名贫困户人口就业,从事板鸭制作加工,实现稳定脱贫。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