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明皇故里多美景 产业致富奔小康

2020年11月16日 10阅读 来源:滁州市政府门户网站 2017/5/11

日前,全省乡村旅游扶贫工作会议在凤阳县小岗村召开,这是对凤阳县旅游扶贫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对凤阳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的鞭策。

打造独具特色的“金红蓝绿”四色板块

大自然的厚爱,馈赠给凤阳一方名山胜水,孕育了内涵厚重的淮河文化,哺育了一代农民皇帝朱元璋,造就了“敢为天下先”的小岗人,唱响了脍炙人口的“凤阳花鼓”。凤阳,成为中国最美生态文化旅游县、安徽省旅游强县、一生中要去的‘66个文化旅游大县’之一、中国县域旅游品牌百强县。

凤阳旅游主要有“金红蓝绿”四色旅游板块。“金”色板块,是指以凤阳县城为中心,投资6.3亿元推进建设明中都皇故城考古遗址公园,及推出的“明皇陵+鼓楼+龙兴寺+县博物馆”旅游路线,打造中部明文化人文旅游圈;“红”色板块,是指充分发挥小岗村红色旅游核心作用,打造包括黄泥铺采摘农业镇、朱元璋出生地等为主要内容的东部红色与乡村旅游景区;“蓝”色板块,是指依托“淮干工程”建设,以千年古镇临淮关镇为龙头,推出的“和我一起看淮河”旅游线路,并将月明湖、花园湖、千里淮河第一港进行有序串联,打造北部淮河风情旅游观光带;“绿”色板块,是指以凤阳山景区为核心,按照“1+4”模式,打造南部以“凤阳山+地质公园博物馆+狼巷迷谷+韭山洞+卧牛湖”为主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区。凤阳县以“四色”旅游为基础,结合乡村旅游,全面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让群众分享乡村旅游繁荣的成果

小岗村,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全国十大名村之一,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先后孕育、诞生了“大包干”精神和沈浩精神。党中央三任总书记先后莅临小岗视察,特别是2016年4月25号,习近平总书记在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家的农家乐座谈并听到其经营情况良好、收入逐年增长时,习总书记高兴地说“农家乐,乐农家”。

严金昌说:“总书记对我说‘祝愿农家乐越办越好’。现在小岗旅游越来越红火,农家乐生意越来越好,收入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这都是旅游带来的好福气!”2016年小岗村旅游人数突破了8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5000万元。随着小岗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的启动,小岗将在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的征程上插上腾飞的翅膀。

如何把名气转化成人气,让群众分享受旅游繁荣带来的成果,特别是让困难群众在发展旅游产业中获益,2016年以来,凤阳县把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纳入全年重点工作,采取企业加农户、合作社加农户、企业带村、能人带户“双加双带”模式,让78户255人顺利脱贫。

殷涧镇河南村毗邻五大景区景点,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为了让村里的21户贫困户尽快脱贫,几个景区联手通过用地补助、吸收贫困户到景区打工、为贫困户在景区免费提供旅游商品摊位等方式,解决贫困户脱贫问题。贫困户宋某说:“景区帮我开了一个商品店,年收入2万多,我家属在景区上班,月工资2000多。”

凤阳九天生态农业园从刘府镇农户手里流转800多亩土地,种植有机水果、蔬菜,培育花卉苗木,发展生态旅游观光农业。2016年游客达3万人次以上,带动当地三个自然村二百多户群众致富。“土地有偿流转给园区,在生态园干活,工资2000多,日子越过越好。”贫困户武广兆如是说。

多方发力打出乡村旅游扶贫“组合拳”

让旅游资源优势转化成增收致富的产业优势,在与明皇陵景区只有一墙之隔的东陵村新农村建设资金互助合作社扶贫基地,扶贫户陈茹芬正招呼着游客到自家的草莓大棚采摘,现在,陈如芬年收入达到10万元。整个合作社年吸引游客超过3万人。2106年,扶贫基地的22户扶贫户全部出列,走上了增收致富的快车道,今年,合作社又吸纳了30户扶贫户进入扶贫基地。

脱贫攻坚打出“组合拳”,各项扶贫措施协同发力。让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中获得“真金白银”。金小岗农林产业公司吸收贫困户20多人长期就业,月用临工150人,每年用于贫困户的工资达260万元。民营企业家王志流转了880亩土地,以整村推进的方式建设大王府生态农博园,用工全部以村民为主,并以订单形式帮助村民发展种、养殖,促进农民增收。从输血到造血,再向经营转变,大王府村集体收入,十年来首次突破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1.8万元。

不断发展壮大旅游产业是县委政府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中之重。该县以全省乡村旅游扶贫工作会议在凤阳召开的契机,通过资源整合、文化梳理、形象定位、功能优化,打造一个集“明文化体验、改革精神领略、淮河文化感受、青山绿水养生、乡村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全域旅游示范区,并进一步巩固乡村旅游扶贫成果。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