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监管水平有了新提高
市食药监局全面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滁政〔2012〕18号)精神,按照规范化、网格化、档案化、痕迹化的要求,提升日常监管力度,维护食品药品市场秩序。
推进监管规范化。公布了行政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修订完善了事中事后监管细则、举报投诉受理、执法监督、政务公开等20多项规章制度,不断规范执法程序和结果公开,市局连续8年被评为市依法行政先进单位,连续两年被评为政务公开先进单位。
实施“网格化”监管,在全市实施“网中有格、格中有责、责任到人、职能到位”的网格化监管模式,将全市99个乡镇街道(社区)划分成62个责任区,明确了监管、协管责任人,做到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定人、定岗、定企、定责”。
落实档案化监管,实行“一户一量化、一户一建档”,档案内容包括基本情况、人员培训考核、日常监督检查、量化分级管理、违法行为查处等,基本实现食品药品企业监管档案全覆盖。
突出痕迹化监管。以“全程留痕、随时查控”为标准,所有的监管工作都要留下工作痕迹,做到有计划、有处理、有结果、有签字,形成完整、可追溯的监管档案。
风险防控工作迈出新步伐
近年来,市食药监局不断完善食品药品风险防控体系,出台《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预警工作实施方案》,2013年启动药械质量安全形势分析评估,2014年食品安全领域纳入评估范围。2016年,启动风险分级管理工作,建立“风险因素评定-风险等级分类-监管强度分级”的风险分级管理模式,根据食品药品企业风险因素评定情况,实施不同层次的监管,推进食品药品监管精准化、科学化,信息化。目前,全市464家食品生产企业已完成首次分级任务,其他环节企业首次分级将在年底前全部完成。
据了解,总投资约4188万元的市食品药品综合实验楼将于今年年底投入使用,将有效提升我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能力,为我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市食药监局2016年还在17个基层食品药品监管所、64个农贸市场建立了食品快速检测室,有效构筑食品安全“过滤网”。这些检测室每天至少完成15批次的检测任务,能对蔬菜的残留农药、瘦肉精、苏丹红等40多项内容作出检测。群众对购买的农产品存在疑问的,均可免费送检,抽检结果除上报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平台外,还将通过市场大屏幕对外进行公示。2016年至今,市食药监局已完成米面油、豆制品、肉制品、饮料、酒类、速冻食品等18大类食品578批次以及蔬菜等食用农产品1339批次的抽检。
此外,市食药监局积极畅通药品风险报送网络,建立了以市、县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为龙头,县乡医疗单位、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品批发企业为枢纽,药品零售企业和村级医疗机构为依托的药械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和报告网络。2015年,全市上报ADR病例报告4080例,同比增加54.4%,达到百万人口1038例。
信息化监管进入新时代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市食药监局不断加大在食品药品信息化监管领域的探索力度。目前,下辖六县市全部建成食品安全远程监控中心,通过在厨房等关键部位安装高清摄像头,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将餐饮单位经营情况、加工过程,实时传送到监控平台,在餐饮单位显示屏、移动执法终端上同步显示,同时建立餐饮单位原料采购电子台账库,实现对餐饮单位的实时监管。全市共接入餐饮服务企业500余家,定远、全椒、天长实现了学校食堂的100%覆盖。目前,定远已经将远程监管延伸到食品生产和流通领域,天长即将在各乡镇所全部建立远程监控分中心。
此外,市食药监局在全国首家开通假劣药网络查询平台,市民对购买到的药品,可以在该平台输入药品名称、厂家、批号进行查询,如与假劣药信息库数据相符,则给出警报提示,市民可以凭此进行举报,这一经验在国家总局网站上做了报道。
打假治劣取得新成果
据了解,第五次党代会以来,我市共破获重大涉刑食品药品案件15起,案值近亿元。2012—2013年,连续2起案件被评为全国十大食品药品典型案件,5起案件被评为全省十大食品药品典型案件。2014年,市食药监局受邀参加了国家总局召开的打击利用互联网销售假药研讨会,参与了国家总局重大售假网站搜索行动,为总局提供涉嫌利用互联网销售假药的网站200余个。2015年,国家总局挂牌督办2起,公安部挂牌督办6起,省局挂牌督办1起,1起案件入选全国食品药品优秀案例。
示范创建成为新亮点
近年来,市食药监局按照政府推动、企业争创、分类指导、滚动发展的原则,加快推进食品药品示范工程建设,天长市跻身首批国家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县。全椒县和天长市分别以第4名和第7名的成绩荣获首批“安徽省食品安全示范县”称号。全市共建成小餐饮食品安全示范街16条、示范店1600家,小作坊示范点120家。2015年,全省小餐饮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工作推进会在我市召开。
社会共治营造新环境
据了解,市食药监局全面建立“四员”队伍,在镇政府明确1名管理员和1名宣传员,在村居委会明确1名协管员和1名信息员,共确定“四员”2279名。同时,还从社会各界人士中公开聘请数十名食品药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共同承担社会监督和安全隐患排查、协助执法、信息报告、宣传引导等职责,做到“预防为主、风险管理、社会共治”。
此外,市食药监局积极推进12331投诉举报电话平台建设,做到专人接听、限期回复,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持续开展“宣传动员食品生产企业员工参与食品安全监督”、“我的企业我负责、我的产品请放心”承诺活动等主题实践活动,鼓励企业员工和社会公众参与食品药品安全监督,打造源头“防火墙”。
同时,市食药监局还秉承“宣传也是监管”的理念,持续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科普宣传“六进”活动,通过“食品安全周”、“安全用药月”和网络访谈、新闻发布会、食品安全大讲堂等形式,积极营造宣传声势,印制发放食品药品安全宣传资料30万余份。
积极做好下一步工作
据了解,市食药监局将继续巩固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成果,建立健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强化督查考评,推动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努力形成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食品药品监管行政执法机制;继续建立完善以市食品药品检测中心为龙头,区域性县级检验机构为骨干,一般县级检验机构为基础,第三方检验机构为补充的食品药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按照建设统一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化监管平台的总体设计,提升信息技术对监管工作的支撑作用。
同时,市食药监局将继续突出“示范创建”,大力提升行业管理水平,到2016年底,全市争取再创建一个食品示范县,每个县、市、区至少创建1条小餐饮食品安全示范街和100家小餐饮食品安全示范店、10家示范食品小作坊。
此外,市食药监局将突出“供给侧改革”,落实“调转促”要求,提升食品药品产业服务能力。加强政策引导,完善食品药品产业政策,引导企业兼并重组,促进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提高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水平和产业规范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落实省局和市政府签订的《支持苏滁现代产业园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结合实际,做出特色,推动我市食品药品企业做大做强。
近年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和省、市关于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保障群众食品药品安全这一核心职能,积极履行部门监管职责,不断推进食品药品事业的发展,一些影响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的突出问题和制约监管工作开展的难点问题得到解决,连续多年未发生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件。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