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苏滁现代产业园全力转型升级加快发展

2020年11月18日 10阅读 来源:滁州市政府门户网站 2016/6/9

今年以来,苏滁现代产业园紧扣“调转促”主题主线,以打造“创新高地、智慧园区”为目标,坚持不懈“抓招商、上项目、筑载体、强创新、优环境”,积极探寻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打造转型升级“样板区”,实现经济发展“加速跑”。

突出项目带动 加速高端产业集聚

聚焦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龙头项目招引为突破口,以骨干企业培育为支撑点,加速打造高端、前端、深端的产业集群。一是重招商增强园区发展后劲。瞄准招商重点地区、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实施专业招商、产业招商和以商招商,引进一批市场前景好、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1至5月,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2个,协议总投资60多亿元。其中,投资26亿元的长久集团轿运车、专用车生产及物流项目正式签约,建成达产后年上缴税收不少于5亿元人民币。投资10.5亿元的国泰大型农用机械项目成功落户,可年产大型拖拉机及配套零部件5000台,填补了滁州大型农用机械生产的空白。成功引进德资高端家居、韩资午星电子项目,外资项目投资地拓展至欧洲,累计达到7个国家和地区;二是抓调度加快在建项目建设。突出精准帮扶,坚持“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四个一”项目帮办服务机制,采取一站式审批、一次性集中交办、定期调度解决等方式,抓好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帮助企业解决建设及生产运营中遇到的困难,实现大禹防水材料等5个项目开工建设,晶润新材料等4个项目竣工投产,嘉远高速车、唯达水处理等一批在建项目也快马加鞭稳步推进,力争今年实现10个项目投产达效,进一步增强产业集聚效应;三是强服务扶持投产企业壮大。大力培植骨干企业,支持其内引外联、攀结高亲,引导企业加大新技术、新设备的投入,对生产工艺优化设计,提升企业技术层次,促进产能、效益的裂变和倍增。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坚持向入园企业宣传高企申报条件、优惠奖励政策,组织召开高企申报专题培训会,建立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库,摸排确定胜华波汽配等4家企业作为今年重点申报企业。

突出创新驱动 激发转型发展动能

苏滁现代产业园将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搭建“人才、平台、产业”三重科技创新架构,为园区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提供了快速通道。一是集聚创新创业人才。大力实施人才高地建设工程,坚持以产业项目吸引人才、以创新平台培养人才、以优质服务留住人才。今年以来,引进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研发人才30余人;深化与苏州工业园区合作,引进城市管理、商业运营、企业服务等管理类人才以及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30余人。与滁州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共建人才培训基地和就业与实习基地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实习实训、招生就业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二是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制定出台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依托沛愉包装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创新资源,成立苏滁智能装备研发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为园区科技创新提档加速;三是加快培育创新企业。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坚持提升现有企业和引进创新型企业相结合,制定《鼓励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暂行办法》《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加快转型升级若干政策意见》等系列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利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进行智能化改造,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切实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突出生态宜居 加快推进产城融合

围绕创建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省级绿色生态城区的发展目标,强力推进配套工程建设,园区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加快推进苏滁大道、置业路、湖州路等5条道路工程施工,促使园区内通外联交通格局日臻完善。跨清流河琅狮大桥完成桥下桩基工程施工,通车后将实现园区与城南政务新区的无缝对接。长江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加快推进,确保如期建成;二是配套工程建设加速推进。10万平方米二期标准化厂房加快建设,其中为入园企业定向建设的1号和12号厂房将于6月底交付企业使用。30万平方米二期安置房即将回迁入住。三期安置房全部施工至12层。市一院苏滁分院门诊大楼实现正负零出土,住院楼进入主体施工阶段。国际商务中心实现封顶,幕墙外装完成50%;三是绿色生态工程成效显著。园区首个高品质亲水公园——大王公园建成开园,不仅成为居民休闲锻炼新去处,也成为提升园区品质、加快产业招商的亮点项目。完成中新大道、常州路、大王郢路、锦州路四条道路和东升花园、蓝白领公寓等住宅小区的绿化建设,新增绿化面积20万平方米,有力提升了园区的建设品质。

突出服务升级 助力企业减负增效

以“降低企业成本、优化发展环境”为目标,从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拓宽融资渠道、强化经济运行调度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帮助企业降成本、减负担,助力企业转型升级。一是搭建“法人库”数据平台。建成涵盖企业生产运营、要素需求、科技创新等8大类64项指标的法人库,通过动态信息化管理、自动化统计分析,初步实现经济监测、运行、预警一体化;二是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密切关注税制改革的动态和走向,帮助园区企业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各项减税降费优惠政策。同时加大与相关金融机构对接力度,通过专项政策债券为沛愉包装、胜华波汽配2家企业争取1.4亿元资本金支持;三是优化企业运营环境。探索开展工商网上办事大厅80余项行政许可、行政审批业务试点,建立工商网上办事大厅系统,为企业松绑,向市场放权,给群众方便。全面引入市场化服务,组建专业的地理测绘、城市物业管理和人力资源服务公司,为企业规划、建设、管理、用工提供基础测绘、人才招聘等专业服务,有效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