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以来,定远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强党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保持了经济发展稳中有进、改革创新多点突破、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的良好局面。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5.5亿元,增长9.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0亿元,增长10.5%;固定资产投资222亿元,增长11.7%;财政收入20亿元,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亿元,增长13%;外贸进出口总额4800万美元,增长9.6%;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00元,增长1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30元,增长10%,基本实现年初各项预期目标任务。
——转型升级稳步奋进。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不懈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着力强化科技支撑。建立“1+5”科技创新发展政策体系,深化产学研合作,完善人才引进政策。着力提升产业素质。出台扶持培育“四上企业”等政策措施,深入实施“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引导企业创新升级,企业上市挂牌取得新进展。“电商定远”品牌进一步擦亮,村级服务站点实现全覆盖,定远网萌获批为省级示范电商企业。“电商+扶贫”闯出新路,在全省率先建成网上扶贫商城。倾力发展“五色旅游”,预计全年接待游客突破140万人次。
——深化改革亮点纷呈。增强改革定力,狠抓改革落实,奋力打响定远改革新品牌。强化改革谋划和推动。县委常委会、县委深改组累计15次听取改革工作汇报,共安排年度81项重点改革任务。扎实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改革。以9项国家级、2项省级改革试点为突破口,抓试点带全局,加快释放改革红利。涉农改革更惠农,放管服改革更惠企,社会事业改革更惠民。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同时,积极扩大对外开放。着力突出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5个、新开工25个。
——城乡建设展现新貌。坚持新型城镇化发展方向,扎实推进“四创一建”,持续加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城市品质再提升,镇村特色再彰显。定城作为全市唯一代表入选全省城市设计(双修)试点,炉桥入选2017年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榜单,二龙回族乡中汤村入选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智慧城市建设在国家权威媒体评选中获“创新示范奖”。基础设施体系再加强。全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突破60亿元,较上年接近翻一番。农村道路畅通工程里程总数居全市首位。江巷水库建设受到李国英省长充分肯定。农田水利建设获省“江淮杯”二等奖。
——生态环境持续优化。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大力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开展大气治理“十大专项行动”,在县城实施烟花爆竹禁燃禁放,推进城北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综合治理,启动南城河黑臭水体专项整治,136条河流“河长制”得到落实。扎实开展农村“三大革命”,积极发展绿色经济。绿色能源蓬勃发展,预计全年实现绿色能源发电量5.7亿度。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发电、天然气余热余压发电等多门类清洁能源体系初步建成。
——脱贫攻坚纵深推进。围绕“实现26个贫困村出列、3.1万贫困人口脱贫,省级考核站稳第一方阵”年度目标任务,拿出“绣花”功夫,确保连战连胜。聚焦问题导向。扎实开展“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专项整改行动,举全县之力开展“互查互审”及“回头看”活动,排查梳理9大类6046项问题。聚焦效果导向。统筹整合资金6.4亿元,深入实施“九大工程”,建设“一村一品”项目70个。全省小额信贷扶贫现场会在我县召开,在全省率先实现贫困村资产收益折股量化全覆盖。聚焦责任导向。严格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以严格的责任到位倒逼工作到位。
——民生福祉大幅改善。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好33项民生工程,办好为民“十件实事”,预计全年民生支出58.5亿元,增长31.2%,占财政总支出的91.3%。实施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城镇新增就业62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8900人,发放各类创业贷款5277万元,带动就业1631人。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实施教育惠民工程,贫困学生资助实现政策内全覆盖。推进健康定远建设。新农合参合率达99%,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有效缓解。全面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救急难”经验被省民政厅向全省推广,代表全省在全国社会救助工作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全市社会救助工作暨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现场会在定远召开,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提前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