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南谯经开区,宽敞笔直的园区主干道、来回穿梭的工程车辆、紧张有序的在建工程……聚力高品质项目,助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主旋律”正在这片热土之上激情唱响。
今年以来,南谯经开区紧紧围绕“超均速、进前列”的工作目标,按照区委“争先进位比贡献”的活动要求,制定实施方案,压实责任,创新思路,强化举措,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抓好落实各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1—6月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52.66亿元,同比增长14.55%,位居全市开发区第三位;园区高新技术企业产值累计达18.13亿元,占规上工业企业产值的29.75%;技术改造项目投资完成3.97亿元,同比增长74.85%;社会消费品额完成0.73亿元,同比增长14.06%;受减税政策影响,税收收入完成1.18亿元,与去年同期持平。
高质发展 经济引擎“强”起来
高质量发展则是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一项长期、曲折、艰苦的系统性工程和历史性任务。
今年以来,南谯经开区通过好的项目带来产业和人才的集聚、积蓄强劲的发展动力,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领军企业,努力盘活低效企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推进经济平稳运行。通过园区“源家园”等众创空间,孵化企业21家,已获批规上企业1家。组织众望等5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鼓励瑞联科技在安徽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专精特新板”挂牌;组织安瑞电力、九牧厨卫等6家企业申报省、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抓低效企业盘活。建立园区亩均税收3万元以下的低效企业库,涉及企业86家,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工作,班子成员分企业包保,并制定下发相关计划,通过企业新上项目、招商嫁接等方式稳步推进企业盘活工作。
压实监管。制定下发相关规章制度,明确党政领导安全监管责任,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与园区企业签订《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在重点行业领域开展针对性专项整治。突出园区环保整治,排查 “散乱污”企业5家,推进企业整改落实。
服务联动 体制机制“活”起来
筑巢引凤,需有良枝而栖。为吸引金凤“恋”巢,南谯经开区精心“扮靓”自我,在不断强化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展帮扶帮办工作,在提升园区承载力、提高项目服务水平上铆足了劲头,下足了功夫。
提升园区承载力。加快承接地块平整,年度任务11个地块,完成7个地块共计1275亩土地的土方平整及征迁工作,占全年任务的58%,并上报获批指标737.54亩。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投资7000万元,完成园区12条道路白改黑;打通园区2条断头路共1.1公里已投入使用;加快推进园区自来水管网工程,目前乌衣园区5.7公里自来水管网工程招标已结束,正在督促施工单位抓紧进场施工。同时,投资4000万元新建和提升园区绿化近30万平方米,目前已完成70%;投资250万元,完成园区现有路灯管养维护。
强化重点保障。保障区级重点项目常春藤学校土地出让,拆除托管的企业厂房。围绕利维能一期投产,解决了供电、供气问题;完成二期土地挂牌,场地征迁及土方平整各项工作。推进项目早开工,目前已完成6个项目。全力以赴抓投产,目前在建项目11个,总投资28.1亿元。
项目带动 产业集群“壮”起来
项目是开放型经济的“骨骼”,而一个个大项目,也就孕育着发展的希望。深谙其理的南谯开发区以项目建设为中心,实行班子成员包保项目制度,定期召开项目调度会,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为产业集聚发展搭建了平台。
开展园区共建。积极主动融入江北新区,与南京江北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签订园区合作共建协议,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原则,分别就创新合作机制、提升产业发展等7个方面合作共建。
推进项目签约。今年以来,完成亿元以上新签约项目9个,占年度任务50%,项目总投资27.6亿元,其中5亿元以上1个,3亿元以上3个。
推进产业招商。围绕利维能电池50GWh项目,谋划建设占地约3000亩的新能源电池产业园,瞄准新能源电池正负极、电解液等主要材料、新能源电池下游产业积极对接企业,开展产业招商。全力配合编制50GWh新能源电池及配套产业基地规划方案事宜。
此外,南谯经开区成立园区企业帮扶领导小组,常态化开展企业帮扶工作。今年以来,班子成员深入企业多达60余次,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梳理企业存在问题65个,目前已解决60个。
一项项有力举措,为项目落地生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园区发展带来了源头活水。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