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县以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契机,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拓展现代农业发展路径。近日,该县大墅镇获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坚持规划引领,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将产业发展、新村建设、农业旅游、环境保护等多规衔接、多规合一,编制大墅镇和核心示范园区的规划,明确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形成优质粮油、高效畜禽、特色水产、无公害蔬菜四大主导产业,建成辉隆、荣鸿、龙山、牧龙山等八个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园区,龙虾养殖、铁皮石斛等八大农业生产基地。高效农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县土地流转面积57万亩,占耕地面积48.7%;流转大户2942个;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7家,其中省级3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4家;农民合作社发展到660家,其中3家国家级、7家省级示范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到567家,其中11家省级、26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
坚持招商抓手,激发发展动力。利用资源、生态优势,招引辉隆集团、金牛控股集团、旷远公司、中合恒丰、广东温氏等工商资本投资农业、入驻园区,推广新的生产和经营模式,推进适度规模化经营,促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农业品牌,引导各类生产要素向核心示范园区聚集配置,提高农业效益。在龙头企业的引领下,先后创建认定1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4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8个县级现代农业示范园。
坚持科技支撑,提升装备能力。建设高标准农田。整合农业、水利、国土、交通等涉农项目,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建成“田成方、林成行、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高标准农田48.8万亩。提升设施水平。全县各类动力机械达到5.8万台(套),配套农机具达到16.8万部,农机总动力达75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2.49%。全县建有标准化育秧工厂40个,“物联网+水肥一体化”应用示范基地(点)16个。加强产学研合作。荣鸿、辉隆等多个示范园区与中科院、南农大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签订合作协议15份,建立省市县三级专家大院20个,院士工作站3个。
坚持多方融合,拓展发展路径。“特色+农业”,大力实施赤镇龙虾、陈浅莲藕、杨庄芦蒿、马厂葡萄、周岗滁菊、六镇石斛、金坝虾蟹等“一村一品、一园一特”工程。“互联网+农业”,以现代农业示范区为重点,加大温控大棚、节水灌溉、农业物联网、肥水一体化等农业设施装备建设投资。其中“互联网+稻虾共生”生态种养模式,农户亩均增收2000元以上,稻虾连作面积发展到13万亩,种养规模居全省首位。“旅游+农业”,辉隆示范区建设“辉隆乡村大世界”生态旅游项目,大墅龙山建设国际露营、婚纱摄影、民居民俗、休闲采摘等休闲度假项目,荣鸿示范园依托万亩精品苗木基地和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打造“山水人家、绿色生活”休闲观光农业品牌,六镇示范区依托4A级风景区神山森林公园、千亩葡萄种植园和百亩石斛产业园,开展“游古寺、观林海、赏花景、尝鲜果、品农宴”休闲观光旅游采摘活动。
坚持机制保障,推动转型升级。优化组织保障机制。该县成立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和示范区管委会,每个重点园区有1名县级领导牵头联系、3个以上县直单位帮扶。优化资金保障机制。整合项目资金集中投向核心示范区,解决项目资金使用效益问题,形成资金整合投入长效机制;建立担保机制,借用银行信贷资金力量,加大对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农产品加工流动资金支持。优化政策保障机制。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县财政每年奖补资金投入不少于2000万元用于园区用地、资金扶持、土地流转、自主创业、公共服务等方面。优化督查督办机制。明确示范区建设的责任主体,将农业与工业同等考核,农业现代化工作纳入镇域经济考核指标,奖优罚劣,以奖代补;严格督查通报,确保工作强力推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