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里,南谯区皇庆湖近百辆各种大型工程车日夜轰鸣,赵桥闸的建筑工人们挑灯夜战、焊花四溅,滁河大堤南谯段20余公里柏油马路已经完工,滁州高教科创城正从蓝图中向我们走来,“百里双带”章广红色文化旅游节(桃花篇)刚刚拉开帷幕……
南谯人正卯足干劲,力争抓好“十三五”开局,加快“调转促”,招大引强、扬帆起航、直奔远方。
“三大聚焦”厚植发展优势
聚焦“566”行动计划。打造创新驱动、工业提升、服务业发展、农业现代化、镇域经济振兴五大加快发展平台,强力推进“一城、一镇、一区、一园、一带、一片”等“六个一”重点工程,通过强力推进总投资264.3亿元的60个亿元以上区级重点项目,引领增长势头进一步向好,发展潜力进一步增强。
聚力招商引资。坚持招大引强,依托滁州高教科创城、工业开发区等平台,力争全年实现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0个,实现到位资金65亿元,其中,超10亿元以上的特大项目1个,5-10亿元大项目2个,亿元以上项目37个。全年实现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30个、新投产亿元以上项目20个。
聚拢发展要素。强化政府性投资项目资金保障,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新增获批授信5亿元;全力推进公司债券发行工作,力争实现阶段性成果。继续做好国家项目资本金专项建设基金项目申报工作,力争获批5亿元。完成土地规划调整、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力度,保障重点项目土地供给,积极争取项目用地指标,获批各类建设用地指标3000亩。
高位推进滁州高教科创城
完善规划编制体系。按照产、学、研、城“四位一体”发展理念,有机融合乌衣镇区,完成约30平方公里的滁州高教科创城(园区)总体规划及各类专项规划编制并争取获批,加快构建符合城市发展进度和特点的规划体系。
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大规模引进社会资本,积极探索引入PPP合作模式,加快科创城基础设施建设。投入3.7亿元,实施新城供水、供电、燃气等18项市政工程,锦绣湖四期、白庙安置点、杨庄安置点建成交付使用,加快建设滁宁快通拓宽、滁阳路、文华路、六期路网二标段等总长17.4公里的7项道路工程。快速推进皇庆湖工程,完成赵桥闸拆除重建工程,提高新城防洪标准。
务求初步展示形象。开工建设南工大启动区9个项目,力争部分项目建成并投入运营。加强与河海大学沟通,完成项目选址、规划、立项等前期工作。加大与南理工、南京审计大学等高校对接力度,力争开工建设南京科技职业学院职教园、南理工校区建设工程,争取新增联系高校2-3家,以校引资项目5-7个。建成大学科技园1家以上,引进教学科研单位5家以上。力争招引战略新兴产业企业10家以上,继续推进碧桂园欧洲城二期、富力新型社区一期建设,远望特种影视文化产业园部分单体项目建成并运营。
转型升级夯实产业根基
工业园区扩量提质。立足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加快压缩改造“低小散”老企业,加快招引“高优强”新项目,力推工业开发区成功“去筹”。加强规划引领,力争完成园区总体规划编制报批,调整部分地块用地性质,优化园区空间布局。完善园区供排水、路灯、绿化等功能配套,强力推进沃特玛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适时推进项目储备用地征迁。
有效推进产业集聚。实施扶优扶强战略,围绕奥特佳商用压缩机、瑞科特电气、众望高分子材料等优质企业,突出打造汽车新能源、智能电气设备、新材料等三大产业集群。着力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开工建设金鹏幕墙、德嘉电气、华开电气等25个亿元以上项目。加快建设利诚自动化、创佳包装、宁通塑业等15个亿元以上项目,确保新竣工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13个。
加快提升现有产业。持续深化五大支柱产业升级,推动企业科技创新,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共建活动,完成发明专利申请300件以上,新增高新企业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按省级标准建设明煌科技孵化器,引入10家以上成长型企业。提升企业品牌、质量建设,争创安徽省著名商标1个以上、市知名商标3个以上,1家企业参与国家级行业标准制定。扶持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力争1家企业在新三板上市,1家企业主板上市进入辅导阶段。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