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来安县“四个等高” 建设安徽江北明珠

2020年11月12日 10阅读 来源:滁州市政府门户网站 2017/8/6

汊河经济开发区是来安县两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之一,是我省全面融入长三角的桥头堡、滁宁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与南京江北新区仅一河相隔,也是中国版图上距离外省省会最近的省级开发区。

近年来,积极抢抓国家级南京江北新区发展重大机遇,等高对接,开放发展,正与南京逐步实现协同发展、错位发展。在全国第二批276个特色小镇中,汊河镇成为全市唯一一家入选全国特色小镇的乡镇。汊河经济开发区作为等高对接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标杆,在全省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推进大会上做典型发言。

一是等高规划设计和建设水平。对标南京江北新区规划,面向国际,引进规划设计单位,编制完成汊河全域22平方公里总体规划,科学规划开发区功能布局,确定了“扇形衔接、多线融入、协同发展、产城同步”的空间布局思路,规划4个连接南京江北新区的纵横主轴,形成与南京江北新区沿滁河相呼应的扇面衔接。同时,突出城市设计理念和高度与江北新区的高度统一,编制完成综合交通、防洪排涝和生态及海绵城市等12个专项规划,实现多规合一。其中,水网、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更是按照高于南京的规划建设标准,全力建设,着力打造,体现我省对外开放水平。

二是等高产业配套和承接平台。始终突出产业第一原则,以南京江北新区发展腹地、生态屏障、产业配角为定位,重点规划并初步形成了轨道交通装备、汽车配件、电子信息、文旅康养等四大产业集群。突出主导产业。乘着中国高铁大发展的东风,大力开展产业招商,延伸拉长加粗产业链等。开发区现已入驻轨道交通企业107家,高铁七大类168个主要部件中近百个可在汊河生产,做到了“高铁、地铁目所能及的,汊河均可生产”的能力。汊河也因轨道交通产业的集聚发展而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优化产业布局。抢抓台积电布局南京的机遇,着手建设汊河电子信息产业园,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目前,首批3家配套台资企业已成功入驻。紧紧抓住江北汽车制造业布局,利用“30公里黄金配套圈”优势,吸引了13家汽车配套企业入驻。丰富产业类型。依托汊河“三河汇聚”的水乡人文特色,积极发展文旅健康休闲产业。在城镇周边和沿河两岸,招引文旅康养产业,已引进重庆兴茂等4家企业入驻,投资超百亿,将逐步成为南京乃至长三角的重要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展现我省优美生态和人文风貌。

三是等高资源共享和城镇化布局。积极导入南京在科教、医疗和人才等方面的优质资源,借力南京,协同发展,错位发展。医疗上,与南京4家医院实现新农合跨省结付,与南医大共建“医康养”中心、共建来安县第二人民医院。教育上,与金陵中学合作共建汊河第二小学。科研上,与南工大等12家高校及科研院所签订16个产学研用合作项目。交通上,与南京共建汊河大桥,南京602路公交直达汊河,即将开工建设的滁宁城际铁路横贯汊河。人才上,园区企业有超过4000名企业高管和高技能人才来自南京。电信服务上,南京025区号与移动业务全面覆盖汊河开发区,进一步推动了皖苏通信网络和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

四是等高发展环境和政务服务水平。坚持服务更优的理念,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努力在帮办服务等软环境上打造品牌。创优政策环境。学习南京在引导、扶持产业发展方面的先进做法,首期设立10亿元产业发展基金,专门用于扶持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发展。两支产业引导基金正在建立。创优政务环境。来安县坚持“两城同建”,推动“镇区合一”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行政审批体制改革,组建汊河政务服务中心,启用行政审批“2号章”,做到“审批不出汊河”、“汊河事汊河办”。创优生态环境。突出汊河水乡文化,加强滁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和汊河水污染综合防治,   建设绿色景观长廊,精心打造水陆相连、近水亲水的绿色园区。创优资本环境。让社会资本充分参与汊河的开发建设。2015年9月,与国内领先的产业新城运营商华夏幸福签订合作协议,采取“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合作共赢”的PPP模式,利用其雄厚的资本实力,推动汊河产城融合发展。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