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均居全市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外贸进出口、新增贷款总量均居全市第二。
今年上半年,来安县牢牢把握“追赶跨越、能快则快”的工作总基调,跨越赶超,意气风发,经济发展画出了一条稳步上扬的曲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领先全市,全面实现了“双过半”目标。
聚产业、增后劲,招大引强成果丰硕
在来安兴茂旅游度假区项目建设现场,伴着阵阵的机器轰鸣声,各种工程机械正有条不紊地进行土地平整。该项目总投资200亿元,从签约到开工建设仅用4个月时间,目前各项工作快速高效推进。
今年以来,来安县以更大力度推进招商引资,6个招商小分队在外开展专业招商,组建北京招商分局,在江浙沪布局设点,实现项目推进新突破。上半年成功招引北京嘉和食品等项目4个、江浙沪企业22家;先后举办投资环境说明会4场,引进亿元以上项目7个。实现亿元以上项目新签约35个、新开工20个、新投产16个,实现新建续建到位资金61亿元。一期投资80亿元的兴茂旅游项目开工,投资16.2亿元的元力数控、投资15.7亿元的鼎兴园金融服务中心等项目成功入驻。
强化资金要素保障,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进一步增强。截至6月末,全县信贷投放较去年同期增长28.69%,居全市第一;新增贷款18.12亿元,居全市第二。中普石油主板签约、长幸坊“新三板”挂牌等工作有序推进。
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来安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9亿元,同比增长9.4%;实现财政收入12.9亿元,增长23%;规上工业增加值31.7亿元,增长10.1%;固定资产投资92.3亿元,增长19.8%。
重培育、增动能,创新优势加速集聚
“镀膜是ITO导电玻璃生产最重要的一道工序,我们可以给厚度仅0.15毫米的玻璃镀膜,该产品的研发填补了我国市场空白。”安徽立光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部总监江雪峰告诉记者,企业能发展成为行业引领者之一,关键是舍得在技术创新上“花本钱”,企业年度技术研发投资支出占公司销售收入6%以上。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在来安,坚持创新驱动也是实现县域经济稳增长、加快集聚发展新优势的不二法宝。该县在全市率先归集2000万元天使投资基金和100万元科技创新券。柔性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博士后工作站博士4名。两区“双创”产业园全面开工,江北水岸科技新城研发示范区主体工程正加紧建设,安徽省轨道交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体工程已经完工,预计10月1日可投入使用。
以“调转促”为抓手,来安县坚定不移地推动产业布局合理化、产业发展集聚化和产业结构高端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兴起。今年1至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29.3亿元,增长10.2%,产值总量占全部工业比重20.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0.6亿元,增长33.8%,高于规上工业23.7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65%。
稳增长、调结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建立
文化产业几乎空白的来安县,近年来,把招引文具产业领军企业作为切入点,“无中生有”地搭建了“国字号”文具产业示范发展平台。上半年,中国文具产业示范区累计投产企业27家,实现产值5.5亿元、增长12%。
“来安县加快推进‘调转促’,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今年上半年,二、三产业增速较往年大幅度提升,对经济拉动作用明显。”来安县委常委、副县长凌文东表示。
现代农业平稳发展。全县实现规上企业农产品加工产值22.6亿元,增长8.1%;13个现代农业示范区新增投资3000万元,特色农产品基地扩大到40万亩,新创国家级蔬菜标准园2家。工业经济加快转型升级。五大支柱产业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111.4亿元。产值超亿元企业达13家。服务业保持稳定增长。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5.7亿元,增长11.6%。全县共接待游客208.4万人次,增长19.1%;实现旅游总收入5.4亿元,增长19.8%。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