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来安汊河经开区牢牢把握自身区位优势,按照“稳中求进、追赶跨越、能快则快”的工作总基调,抢抓国家级南京江北新区和滁州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重大机遇,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5个“123”目标,勇担使命,主动作为,以争当来安经济发展增长极为使命,努力为全县经济增长提供持续动力。
上半年,汊河经开区累计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53亿元,同比增长31.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8.8亿元,同比增长42.1%,实现财政收入5.9亿元,同比增长32.2%,实现限上贸易企业销售收入9.2亿元,同比增长17.6%,完成进出口总额3050万美元,同比增长41.1%,其中多项指标完成“双过半”目标任务,成绩喜人。
抓好招商引资 强力推进项目建设
汊河经开区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和首要任务来抓,坚持产业强区战略,紧紧依托自身区位优势,主动作为,承接产业转移,不断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汊河经开区坚持高位招商,立足长三角,瞄准珠三角、京津冀等全国经济活跃区,坚持驻点招商、定向招商,招大引强。今年以来,开发区共新签约四季电子、劲松汽配等产业项目26个,协议引进资金60.5亿元,其中:银雷导轨、山关轨道等1至5亿元项目23个,雷诺威精密空调、施诺德照明设备等5至10亿元项目2个,华晨汽配等10亿元以上项目1个,实现市外亿元以上项目到位资金5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2亿美元。开发区共新开工建设工业项目39个,其中:友发包装、振大铁路等25个项目主体工程在建,驰林电气、金陵鸿博等14个项目附属工程在建;金陵飞天、宇臻实业等11个项目顺利竣工投产。
加强设施建设 主动融入江北新区
今年以来,汊河经开区不断加强自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自身城市水平,增强城市承载能力,主动融入江北新区,承接产业转移,努力将汊河打造为皖苏合作的先行区、示范区。
经开区不断深化与华夏幸福、重庆兴茂等企业的合作,打造产业新城。计划启动核心区路网等31条道路建设,已开工建设G104汊河新区支线、黄文路东延等2条道路,已完成友谊路、黄高路、新河路等15条道路前期工作,预计10月份前可全面进场施工;示范区一期路网工程全面建成通车;超级绿道1.2公里可施工段建设完成;城市“五纵七横”路网体系构建正在快速推进,区域交通大框架进一步拉开。
同时,不断优化城市配套设施建设。计划投资96亿元,实施重点项目57个,目前,开发区在建城市项目共36个,总投资约108.9亿元,已完成投资约64.2亿元,核心区路网、阳明湖、明发国际商业广场、兴茂旅游度假区一期生态科普园等重点项目全面开建,汊河二小、社区文体中心等示范区功能设施先后投入使用,城市各功能板块联动发展的全新格局基本形成。
此外,经开区依托区位优势,与南京4家医院实现新农合跨省结付,与南京医科大学共建“医康养”中心和县第二人民医院,南京602路、610路公交直达汊河,南京025区号和移动业务全面覆盖,逐步形成文化相融、资源相通的“后天实力”。
推动科技创新 激活园区发展活力
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是关键。汊河经开区聚焦争创省级高新区这一重点目标,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转变发展方式,努力营造科技创新浓厚氛围,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创新发展离不开人才“原动力”。经开区始终把人才作为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第一要素来支持和保障。充分发挥开发区周边高校的人才资源优势,积极与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滁州学院等周边高校开展校企合作交流活动,为高校学生提供实习就业岗位。
同时,继续加强与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南京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等国内高校、研究院合作,签订技术合作协议,搭建校企技术创新合作平台。着力加快研发示范区与双创产业园建设,吸引科技孵化企业和创新创业人才集聚汊河。目前,双创产业园一期主体已竣工,正在内部装修,首批3家孵化企业已进驻。
坚持强化科技政策引导,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工作中主体地位,鼓励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积极向企业宣传高企申报的相关奖励扶持政策,主动邀请市县科技部门入企指导申报工作,做到高企申报全流程帮扶。鼓励企业申请专利,大力宣传知识产权对于引领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性。2018年以来,开发区累计申请发明专利115项,授权发明专利4项。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