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谋划,早论证,早实施。
南谯区在重点建设工作方面,始终突出一个“早”字。
作为南谯区“566”行动计划主要实施单位之一,该区城乡规划建设和城市管理局今年共承担30项重点工程建设任务,总投资11.2亿元。建设内容涉及安置小区、市政道路、基础设施配套以及美丽乡村等。仅一季度就完成资金申报、审核、拨付141个工程项目,资金1.9亿元。
目前,所有重点项目均按计划时间节点有序推进。其中,投资1.8亿元的锦绣湖四期棚户区安置小区工程将于7月份提前2个月完成;投资850万元六期路网二标段复工建设;投资800万元的城东片区配套路网“一纵两横”道路项目开工建设;概算投资4000万元的滁州高教科创城二期路网(独山湖路)已进场施工;投资概算2000万元的滁阳西路延伸段工程,启动设计工作;启动投资3000万元的元山公园单一来源招投标程序。
重效能 项目建设“早”落地
“566”行动计划是南谯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抓手。为早出形象,区城乡规划建设和城市管理局以项目落地的节点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标准,多措并举、强化效能建设,促使项目早日落地。
强化责任落实。抽调一名经验丰富的副局长主抓“566”重点工程项目落实,对应主抓项目,组建项目部。为克服人少事多的困境,项目部人员组成采取交叉组合的方式,实行一人多岗,做到主要负责人抓统筹、抓落实,相关人员抓保障,共同推进项目顺利实施。
强化任务落实。在明确分工和人员职责后,进一步细化目标任务,将任务完成进度分解到月,按照计划竣工的时间节点,制定路线图,倒排时间表,强力推动项目落地建设。
强化监督考核。根据明确的路线图、时间表,采取一周一调度、一旬一总结、一月一督查的考核机制,把责任人员的日常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与年终评先评优相结合,严格推行效能问责。
重服务 人居环境“早”提升
该区以城乡规划为引领,积极推进城乡规划体系建设,服务镇域经济发展。在完成各镇总规、控规文本编制及评审工作以及《南谯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规划》评审工作的同时,抓紧完成2016美丽乡村整治规划及中心村建设规划设计单位招标采购工作,并将参照“多规合一”的模式,完成各镇修建性详规,进一步完善城乡一体规划设计,彰显区城镇村特色,构建美丽新南谯。
实施民生工程,开展小城镇建设竞赛活动,稳步推进人居质量环境提升。据悉,全区各镇共建项目75个,总投资9629.4万元,目前完工项目54个,已完成投资5221.6万元,正在实施项目21个,街道环境面貌有较大改善。把农村危房改造作为改善农村住房的切入点,2016年第一批500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分解和农村危房改造贫困户建档及系统完成录入工作。
以简化建设管理审批流程为导向,落实便民服务措施。实现窗口服务“一站式”受理,规范文明窗口标准化语言。1~3月份,及时办理规划选址5件、规划审批3件、建筑质量报监2件、施工许可发放4件、民房维修2件,群众满意率为100%。
重监管 群众利益“早”保障
以强化建筑市场安全质量监管为抓手,规范行业管理秩序。区城乡规划建设和城市管理局监管建设项目42个,监管建筑面积93万平方米,截至目前,未发生一起重大质量事故和安全事故。1~3月份,共受理2项工程报监,建筑面积4.4万平方米;完成竣工验收4项,建筑面积19.23万平方米,总造价3.2亿元;完成办理竣工验收备案30项,建筑面积4.9万平方米,总造价近8336万元,竣工验收合格率100%。
本着“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原则,南谯区对全区燃气企业及相应的供应站点安全生产经营状况进行专项检查,要求被查单位立即整改安全隐患,确保燃气生产安全。对辖区内工程项目复工前现场安全生产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共下发《建筑施工安全隐患限期整改通知书》6份,停工整改通知书1份。分别对一家在建工程项目、两家责任主体给予了行政和经济处罚,此举对违规的企业起到震慑作用。
同时,以群众利益无小事为着眼点,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对农民工工资拖欠情况每周一摸排,每月一分析报告。一季度,共受理各类投诉47起,涉及农民工1881人,经过协调,解决欠薪总额2557万元,切实维护南谯区社会稳定和建筑市场良性发展。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