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在“绿意盎然”中创新发展

2020年11月10日 10阅读 来源:滁州市政府门户网站 2018/3/1

立春过后,万物复苏,置身滁州经开区,道路两旁绿荫成片,中间隔离带内的各种早花开始渐次吐芳。绿树、红花,清翠的鸟鸣,新鲜的空气……展现了一幅幅和谐幸福的画面。这是经开区打造绿色园区的一个缩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必须树立和践行的理念,也是滁州经开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近年来,滁州经开区全面贯彻中央、省市文件精神,认真组织实施绿色发展行动计划,以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为引领,以严格环境监管为抓手,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力度,着力构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协调统一的绿色园区。

坚决打好“三大战役”

力推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享受零污染的土壤,这不仅是人民群众的强烈呼声,更是政府施政所向。对此,经开区坚决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力推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高位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实施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计划。2017年,经开区开展了蓝天行动,环保、建设、城管、办事处等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共同发力,对工业企业、建筑扬尘、餐饮油烟、秸秆焚烧等进行集中整治,采取有力措施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深入开展丰收渠整治。按照“建立机构、明确责任、落实经费、严格考核”的要求,经开区建立管委会、街道、村三级“河长制”工作体系。2017年,经开区清理丰收渠两岸垃圾、河道漂浮物等140多吨,对丰收渠3个入河排污口进行了截污整治,有效地改善了丰收渠水环境质量。

逐步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对园区4家企业周边开展了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点位核实,与园区4家危废产生企业签订了土壤污染防治责任书,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逐步有序开展。

除此之外,经开区还强化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在道路建设过程中同步配套建设雨污水管网,实现污水集中处理;建成滁州华汇热电联产项目,实现集中供热;将园区的生活垃圾等一般固体废物全部收集处理,危险废物全部由产生单位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实现了固体废物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发展绿色循环低碳经济

力推经济发展科学持续

经开区在实现经济指标快速增长的同时,着力推进低碳绿色产业发展,2017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16.5%,单位地区生产总值水耗同比下降47%。

取得这样的成果背后离不开经开区长期坚持推进园区循环发展。园区依托华汇热电和“西气东输”重点工程,坚持使用清洁能源;坚持规划引领,从更为宏观和长远的角度对园区的开发利用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为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优化产业结构,鼓励发展低消耗、低污染、节水和资源综合利用的项目;调整产业布局,在高铁站前区布局并集中建设科技创新产业链,目前已签约京东大数据中心、康佳科创中心、天鼎丰总部等一批科研和总部基地项目;促进转型升级,帮助企业通过新的贸易方式抢占“互联网+”时代贸易发展先机;推动电子商务,重点培育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先后引入58同城、每天惠等知名电商企业16家;推行绿色建设,推广应用装饰与保湿隔热一体化新型墙材、高性能门窗等建筑材料,推进住宅节能改造;强化用地管控,对辖区内土地进行动态监管,积极盘活低效用地;大力开展美化绿化,2017年,经开区新开工绿化项目14个,绿化面积约17.8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850万元。

在推进园区循环发展的基础上,经开区还积极推进企业低碳发展。鼓励企业建立和实施内部环境管理体系,鼓励企业升级改造,积极帮助银兴新材料、聚保利等12家企业深入对接中科院、中国科技大学、同济大学等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新产品、新技术方面进行高层次的研发;鼓励企业进行污染防治。2017年,经开区共为园区20家企业废气治理项目争取补助资金640万元,极大地提高了企业治理污染的积极性,有效地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力推生态环保体系完善

生态环保体系的完善,不仅需要落到实处的监管和防治,更需要全员的参与,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构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协调统一的绿色园区。为了守护好碧水蓝天,经开区成立了环境保护委员会,对园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多次召开党工委会议、主任办公会议研究部署规划环评编制、秸秆禁烧等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重点工作,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进行重点调度。

同时,把秸秆禁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各部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情况纳入到专项工作效能督查项目库,强化工作考核;坚持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业务必须管治污的一岗双责制,在蓝天行动、小散乱污企业整治等工作中,形成了推进经开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强大合力;建立项目会商制度,对可能造成经开区生态环境和资源问题恶化的,落实一票否决。即使经济效益再好也一律不引进,仅2017年以来,经开区就否决了7个环境效益不好的招商项目;建立以管委会、街道办事处、村(社区)为监管主体的三级环境保护工作网格化监管体系,把环保责任环环相扣地落实下去,消除了监管盲区;以市场化、专业化为方向,加快推进排污者付费、第三方治理的治污新机制,不断提升经开区环境污染治理水平。目前园区12家重点企业污染源在线监控设施和2家企业污水处理设施第三方运维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