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以民为本 为民解难奏响民生幸福曲

2020年11月18日 10阅读 来源:滁州市政府门户网站 2018/12/24

民生牵着你我他,改善民生惠万家。今年以来,根据滁州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滁州市民政局结合部门职能,牢记“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宗旨,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织密编实社会救助民生保障网,尽最大努力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切实让广大百姓享受民生成果。

健全机制 编实民生保障网

将民生工程列为“一把手”工程,局主要负责同志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业务科室盯着抓。各县(市、区)民政局都成立了以分管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形成市县协调、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年初制定周密工作方案和实施计划,对建设任务进行细化分解,明确完成时限,挂图作战;与各县(市、区)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责任任务,逐级推进;对建设类项目采取周报告、月调度、季互查的跟踪推进机制,明确追究机制,严明纪律。

健全完善政府领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社会救助工作机制,着力争取党委政府支持,积极做好与财政、残联、人社等部门的衔接沟通,出台《滁州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滁州市临时救助实施办法》,争取在财政补助、土地供应、税收优惠、融资等方面的扶持政策。

稳步推进民生工程进度,每月召开一次民生工程推进会议;建立健全民生工程工作网络,采取简报、网络公告等方式进行通报;通过现场会等形式,积极向全市推广先进经验和作法,推动全市民生工程整体水平的提高。

强化督查考核,保障民生工程出实效。每次督查明确侧重点,对发现的问题实行清单式、项目化、销号制管理。建立督查联动机制,充分整合力量,形成协调联动抓督查的整体合力。强化跟踪问效和责任追究,增强督查实效。加强痕迹管理,将民生工程建设推进情况与年底考评挂钩,切实保障民生工程出实效。

加强保障 筑牢民生防护墙

加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出台《滁州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确保农村低保实现应保尽保。截至11月,保障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6万余户11.2万余人,累计发放资金3.79亿元。同时,积极出台了《滁州市健康脱贫兜底“351”工程实施办法的通知》,努力做好健康脱贫兜底“351”工程,截至11月,全市健康脱贫兜底累计保障1.98万余人次,发放保障资金1110.78万元。

建立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截至11月,全市共发放五保供养金1.45亿元,月保障2.5万余名农村五保对象。同时,出台《滁州市特困人员供养及机构运行维护实施办法》,健全规范安全管理、财务管理、日常运行管理等各项内部管理制度,推动有条件的农村敬老院设立医务室或护理站,各县市区均设立2-3所失能、半失能集中供养中心。

保障孤儿基本生活。出台《滁州市困难人员救助工程之孤儿基本生活保障、生活无着人员社会救助实施办法》,落实孤儿保障政策。截至11月,全市共发放孤儿基本生活费1508万元,月保障1456名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积极开展全市孤弃儿童养育情况大排查工作,对全市孤弃儿童养育情况大排查结果进行通报,列出各地详细的问题清单,建立整改台帐,制定整改方案及期限,现已全部整改到位。

积极开展生活无着落人员救助工作,对生活无着落人员做到“应救尽救”。截至11月,全市共救助2421人次,累计使用救助资金777.56万元。加强困难残疾人生活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工作,保障残疾人权益。今年以来,全市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7930.63万元,惠及8.3万余人;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2945.98万元,惠及4.4万余人。

积极加强城乡医疗救助。出台《滁州市城乡医疗救助实施办法》,全额资助城乡低保户、五保户和扶贫对象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截至11月份,实施直接医疗救助14.4万余人次,累计发放救助资金1.29亿元。

采取短期职业技能培训方式,加强教育管理和保障工作,确保退役士兵技能培训工作得到有效落实。出台《关于做好2017年退出现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的通知》、《关于2018年退役士兵技能培训民生工程目标任务的通知》,设置汽车修理、车工、焊工、电工及中式烹饪5个专业,培训退役士兵1562人。

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市城市社区养老设施217个,农村社区养老设施757个;建设城乡居家养老服务三级中心,全市建成县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3个、街道(乡镇)养老服务指导中心28个、社区养老服务站53个;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全年新增社会办养老机构床位556张;深入推动医养结合,全市养老机构总床位数2.19万余张,其中护理型床位1.03万余张,全市150张以上养老机构54家,有52家内设医务室或护理站;全面建立高龄老人津贴和低收入老人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发放高龄津贴4600万元、惠及12万余人;居家养老服务补贴666.6万元、惠及2.53万余人。

支持开展智慧养老服务。积极开展智慧养老院、智慧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试点,探索发展智慧养老;积极出台智慧养老服务补贴政策,鼓励发展智慧养老。落实养老机构综合责任险,与滁州人民财产保险公司签订协议,为全市公办养老机构购买综合责任保险,强制要求社会办养老机构依据协议价购买综合责任保险,全市养老机构参保率达100%。

加强宣传 唱好民生幸福歌

民生工程为民生,让人民群众了解、满意是民生工程建设的基本目的。今年以来,民政部门积极创新宣传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切实让民生工程更加深入人心,让百姓享受更多民生成果,增强广大群众的满意度。

积极加强民政民生工程政策培训,做好对“351”兜底保障的解读。落实户外宣传。通过制作宣传展板、印制民政民生工程明白纸、墙体标语、各种条幅等,切实加强民政民生工程宣传解读,提高百姓群众对民政民生政策的知晓率。各级民政机构也积极设置宣传栏、宣传横幅等,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同时,积极利用庙会、赶集等民间传统习俗活动,宣传相关民生政策,解答群众咨询,发放宣传资料。努力落实组织培训,市领导干部通过群发短信介绍,扶贫干部授课等方式,切实加强领导干部民政民生工程政策解读能力。

创新宣传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广度和深度,形成宣传合力。围绕“民生工程宣传月”,组织好集中宣传活动,让政策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结合信息公开,做好民生政策网络宣传,在确保受益对象合法权益的前提下,扩大宣传覆盖面,同时通过典型实例,做好重点政策的媒体宣传。

认真研究特色做法,积极做好向本地民生办和上级主管部门的信息宣传。紧盯群众关注点,建立常态化的宣传机制。通过设立民生工程宣传栏,张贴政策解读等形式,把政策送到群众手中,让群众愿意看、容易懂。通过采取入户、电话询问等方式,开展社情民意调查,宣传民政民生工程政策、查看补助资金的到位情况,了解群众意愿,倾听群众呼声。同时,认真组织开放日活动。全市7个救助管理站均开展6.19开放日活动,发放政策宣传资料1376份,接待参观访问246人,设立宣传展板13块,聘请监督员24人。

积极关注民生,努力保障民生,切实改善民生,让民生工作成为建设“活力滁州、生态滁州、法治滁州、开放滁州、幸福滁州、民生滁州”的突出亮点。在脱贫攻坚大决战中,一笔又一笔的专项资金到位,一个又一个项目落地,一项又一项民生工程的“接力”,未来滁州市的民生蓝图也会更加绚丽多彩。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