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市卫生计生委发展历程综述

2020年11月18日 10阅读 来源:滁州市政府门户网站 2016/9/19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实现民族复兴、增进人民福祉的高度,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近年来,滁州市卫计委按照市委、市政府“医改工作进前列”、“计划生育工作站稳全省第一方阵”的总体要求,围绕冲刺全省第三和建设“环滁皆美家园”总目标,全面发展各项卫生计生事业,取得长足发展。2015年度,卫生计生工作在省政府对市政府目标综合考核中(卫生计生共4分,得3.98分),综合排名位居全省第五,计划生育工作获省政府表彰。连续三年在全市目标效能考核中获优秀等次。许多单项工作,分别受到国家、省卫计委和市委市政府通报表彰。

医疗资源丰富 服务体系保城乡覆盖

医疗卫生事业是政府、百姓、媒体关注度最高的民生话题,它直接关系到政府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水平,更关系到百姓健康、社会稳定。近年来,全市医疗事业蓬勃发展,医疗资源日益丰富,截至2015年底,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1603个,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拥有人员21345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拥有病床15020张,每千人口拥有床位3.76张。

为了打破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等问题,滁州市卫计委积极谋划编制《滁城医疗卫生设施布点规划(2014-2030年)》和《全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一是优化整合医疗卫生资源,进一步完善功能,去年8月12日,原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原滁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优化整合,组成新的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二是建立健全卫生应急体系,市、县(市、区)均建立了卫生应急处置机制,先后成功创建1个国家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明光市)、3个省级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来安、定远、明光)、2个市政府应急管理示范点(滁州市疾控中心、明光市疾控中心),突发公共事件报告及时率100%,规范处置率100%。

深化综合医改 改革成果受通报表彰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改革是动力。我市医改工作得到国家深改办、国家医改办、国家卫计委和省委、省政府表扬与肯定。2013年5月刘延东副总理、2015年12月中央医改办专职副主任陈一新、今年5月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来滁调研、视察时均给予了高度评价。今年1月20日,滁州市卫计委和天长市政府在全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座谈会上作了经验交流;天长市被确定为全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市。今年4月27日全国医改工作电视电话会上,天长市人民医院作为全国县级公立医院唯一代表作了典型发言。

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成效初显。2015年启动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参加改革的市属三级公立医院的各项运行指标明显趋好;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不断深化。县级公立医院已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全市县及县以上公立医院推行“先住院、后付费”诊疗模式;基层医改成果进一步巩固。全面推进基层卫生各项改革任务,公益性管理体制有效回归;分级诊疗制度稳步推进,临床路径工作成效显著。全市共建立城市医联体2个,县域医共体15个,覆盖了全市所有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落实二孩政策 计生形势呈良好发展

面对生育政策的调整,市卫计委凝心聚力、突出重点、整体推进,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呈现出可喜的发展新局面。2015年度,在全省计划生育综合考核中,滁州市本级、南谯区分别获省政府表彰,天长市、来安县、琅琊区、定远县分别获省计生工作领导小组表彰,明光市计生工作受到省卫计委表彰。截止今年7月底,全市总人口4626458人,出生人口43348人,总政策符合率和二多孩政策符合率分别为95.64 %、92.77%;政策外多孩比例0.58%;总性别比和二多孩性别比为109.49、115.99,全市计生工作总体形势保持稳定。

通过积极宣传引导、开展调查摸底、坚持动态监测,两孩新政稳妥实施;通过强化过程指导、季度督察、约谈调度,基层基础不断夯实;通过推动流动人口双向协作、突出性比综合治理、努力提升家庭发展能力,重点任务有序推进,通过加快推进市县妇幼健康服务机构整合、加强出生缺陷干预、切实方便群众办证,服务管理明显提高。

服务公共卫生 惠民工程站第一方阵

市卫计委稳步推进慢病示范区创建(琅琊、明光、天长),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创建(凤阳),健康促进医院创建(市直、南谯、明光、凤阳、来安);重点抓实抓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精神卫生、免疫规划、省卫生工作目标考核等“四项省考”;迅速、有效处置市清流监狱一起流感暴发疫情;全力开展汛期救灾防病等卫生应急工作;规范推进精神卫生工作。同时,全面启动省级卫生城市创建,大力开展灭鼠、灭蝇、灭蟑活动,公共卫生服务成效明显。

同时,我市惠民工程始终保持全省第一方阵,一是新农合站稳全省第一方阵,参合率100%、实现了网上即时结报、在全省率先实现新农合大病保险全覆盖;二是妇幼健康水平逐步提高,将免费孕前优生检查项目纳入常态化服务,2015年婚前医学检查率达91.32%,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达97%,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100%,无孕产妇死亡;三是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政策进一步完善,全面实行特别扶助金城乡统一标准,加大对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扶助力度;四是药品零差率进一步让利广大患者,医改以来大型医用设备检查价格降低10%。

提升医疗水平 患者就医得优质服务

市卫计委以“一切以患者满意”为宗旨,多措并举,不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为百姓提供健康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为目标,加强与省内外知名品牌医院的技术合作。全市16家县级以上公立医院均与两地的名院或名科建立了不同形式的技术合作关系。

以开展“人民满意医院”创建活动为抓手,努力提高群众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从2013年7月起,在全省率先开展“创建人民满意医院”活动,2015年,16家医院的综合满意度为91%。

以规范医疗行为为目的,加强对医疗服务的监管。在全市县及县以上医院强力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坚持和完善公立医院处方点评制度;建立医疗服务信息社会公开制度;组织明查、暗访,从社会聘请28名医疗服务监督员,对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进行监督等。

另外,市卫计委着力加强卫生监督综合执法能力,坚持以市带县,统一卫生执法监管模式,搭建市县一体化执法监管工作平台,取得显著性效果,多次受到省卫计委肯定和表扬。

夯实基础设施 信息建设推智慧医疗

市卫计委积极争取中央、省对医疗卫生项目的投入,大力实施医疗卫生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十二五”期间,全市医疗卫生事业仅基础设备建设,新增约50万平米的建筑面积,投资20多亿元。同时,提高我市医疗卫生事业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例如,新建了滁州市妇幼保健院和滁州市儿童医院;市妇幼保健院按二级设置,目前正在建设中;市儿童医院于2013年8月开诊,为南京儿童医院分院,2015年启动其扩建工程;新建全科医生培训基地;正在建设市“120”急救调度中心。

全市已形成市、县(市、区)、乡镇、村四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以“三甲”医院为龙头、 “二甲”公立医院为骨干,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专科医院、民营医疗机构为补充的覆盖全市城乡的医疗服务体系。

另外,市卫计委大力推进全市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我市正在加强智慧医疗建设,推进“互联网+智慧医院”建设,探索建立“互联网医院”,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县域医学影像检查系统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天长市、明光市、定远县已成功纳入省卫计委县级影像和检验中心建设试点。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