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扬帆文明之舟 铸造城市魅力

2020年11月18日 10阅读 来源:滁州市政府门户网站 2020/7/14

人,因文明而美;城,因文明而兴。文明创建,能为一个城市赋予更深沉的内涵,铸造更鲜明的特质,凝聚更强大的精神力量。

今年是滁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决胜之年,面对即将到来的“决胜大考”,作为文明创建的主力军、先锋官,市住建局牢固树立“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宗旨,以最大的决心、最强的力度、最硬的措施、最实的行动,全力提升服务效能、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强环境整治,改善城市面貌,全力打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攻坚战。

共建文明之城 党建引领凝聚合力

“一名名党员在文明创建中熠熠生辉,一面面党旗在文明城市中迎风飘扬,一个个党组织在皖东大地筑起文明堡垒”。这是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如何发挥党建工作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的作用,市住建局坚持把文明创建作为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践载体,以文明助推党建,以党建引领文明,形成了党建与文明创建交汇融合、双向提升的良好格局。

居民小区是市民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文明城市长效管理的重要领域。通过“红色物业”建设在首批符合成立党组织条件的105个小区中成立党组织78个,组建率74 %,69家物业企业中成立党组织48个,组建率70%,有效地向物业服务企业和居民群众传递党的声音、宣传党的政策,将“红色”融入小区物业管理中,切实解决居民的诉求,大大提升居民满意度和居住的幸福感。

市住建局还注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今年年初由各区推荐申报15个不同类型小区作为首批“红色物业”试点,各区组织部门和物业主管部门进行重点指导,推动物业企业党组织活动开展。南谯区在试点小区内打造了红色议事亭、红色广场、红色走廊等“党建阵地”,通过采取“亮物业服务身份、亮物业服务承诺、亮物业服务事项”的“菜单式”物业服务新模式,促进物业管理服务水平优化提升。

疫情期间,针对共建包保社区东坡社区,该局通过成立党员突击队,设立党员先锋岗,积极参与东坡社区阳光都市和祥生壹号院疫情防控临时党支部志愿服务,与社区疫情防控人员并肩战斗,每周组织28-37人次到东坡社区进行志愿服务,截至4月1日,党员累计参与东坡社区志愿服务548人次,累计向共建社区东坡社区及小区物业疫情防控点提供口罩2800个,医用消毒酒精60升。

为使创建工作在全局上下“开花结果”。今年以来,精心组织住建局系统345名党员,积极深入共建社区开展“红红火火过大年”、“绿色清明网上祭英烈”等各项主题活动,在局机关内大力宣传使用公筷公勺、爱国卫生运动等,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崇尚文明、传播文明、践行文明。

共赴文明之约 惠民利民幸福亭城

道路绿化破损、公共基础设施老化、违章搭建多、环境卫生差……这是滁城老旧小区普遍存在的问题,不但市民群众反映强烈,也是城市管理的最大“短板”。

“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共建共享,让文明创建过程变成解决问题、服务群众、改善民生的过程,更好地服务市民出行居住休憩。” 市住建局党组书记、局长范恒军多次强调,在文明创建的同时,要实现文明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群众。

为此,市住建局立足创建破解民生痛点,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利益,让群众真切地感受到创建成果,更多地享受到创建实惠。

民生所需、群众所盼,就是工作目标。2018年,市委、市政府把老旧小区改造作为城市建设的一项重点工程,纳入每年度“市政府承诺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市住建局积极响应、快速启动、克服困难,到2019年底,全市已累计改造127个老旧小区,建筑面积335万平方米,惠及约10万人、3.57万户。2020年,我市计划改造老旧小区45个,面积100余万平方米、受益群众9004户,目前,已全部进场施工,力争10月底前全部完工。

值得一提的是,该局在严格按照《安徽省城市老旧小区整治改造技术导则》制定改造标准基础上,又将无障碍设施、垃圾分类收集设施等列为改造内容,率先在琅琊区竹锦北苑小区成功打造了我省首个既有住宅整体加装电梯小区。同时,继续推进城区有物业服务的居民小区物业管理达标升级,已完成第二批43个小区的达标升级,正在组织第三批次小区的名单申报和验收工作。

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市住建局同步开展棚户区改造提升行动,完成棚户区改造5000户以上。市、区两级成立专班、明确专人,依法适时组织开展助拆工作,协调督促琅琊区、南谯区和经开区加快推进各自承担的安置房建设工作。截至目前,市本级已启动站北一、二巷、站南二巷、原桥东社区、法华片区等25个棚户区改造项目,涉及5517户,面积约107万平方米,已动迁3642户。

共享文明之美 城市涵养内外兼修

谈及眼前城市的变化,滁州市民们感慨颇多:变化确实是太大了,环境好了、污染少了、河道畅了、水质好了、景色美了……群众的生活都比以前好多了,而这些变化的背后,离不开住建人披星戴月、风雨兼程的辛勤付出。

今年以来,市住建局突出建筑工地、供水供气、水体治理等工作,不断丰富城市发展内涵,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宜居环境,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努力创造优美宜居生态环境。

建筑工地是一座城市的“窗口”,可以折射出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作为城市建设的主力军,市住建局将文明新风“吹”向建筑工地,先后对市本级45个建筑工地深入开展环境卫生整治专项活动,全面提升建筑工地文明创建水平。同时,要求市本级45个建筑工地围挡墙安装公益广告,既扮靓了施工环境,又营造出创建文明城市的浓厚氛围。

供水供气直接关系到市民喝“洁净水”、用“安全气”。今年以来,该局大力推进供水、供气两大行业基础性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市政建设工作精细化水平。截至目前,新建供水管网,滁州大道(洪武路-创业路段)DN600mm管道、九梓大道(滁州大道-湖州路)DN500等管道共计18.54公里。管网改造,完成YO86公路DN1000管道、中新三路DN800管道、跑洪桥(北关大桥)DN600管道、西涧路(龙蟠大道-醉翁路)DN600管道改造; 配合梨园巷、八里生产队、木材公司等区域拆迁改造DN50—DN100管道改造;完成立业小区、置业花园、凤栖园、五星家园等老旧小区DN50-100庭院管网改造共计6.6公里。

改善水环境的治理牵挂着每一个滁州人。为此,市住建局重拳出击,坚决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标志性战役,全面消除建成区黑臭水体。滁城清流河穿城段、内城河、北湖、会峰路渠和来安路出水口5个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已全部通过省住建厅和生态环境厅“初见成效”验收。会峰路渠和来安路出水口涉铁部分建设方案及施工图4月17日通过了上海铁路局专家评审,年底前全面完成建设。深入推进市政破旧污水管网修复改造和雨污分流改造,进一步完善污水处理厂收水区域内的管网,目前滁州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已达97.05%。

文明城市,既要有颜值,又要有内涵。该局围绕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加快改造东西大街、鼓楼街、忠佑巷“两街一巷”,推进北大街、金刚巷等古街古巷修缮保护工作。目前,老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修缮项目现已完成初步方案设计。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在文明创建的道路上,市住建局将以“闯”的勇气、“干”的担当、“谋”的思维、“争”的劲头,践行着让百姓共享文明美好家园的庄重承诺,向全市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