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汇聚创新力量 加快转型升级

2020年11月16日 10阅读 来源:滁州市政府门户网站 2016/7/7

——滁州经开区知识产权工作成效明显

4月,滁州经开区获批为安徽省首批知识产权示范园区,这标志着经开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综合能力迈上了新台阶。近年来,经开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加大指导和服务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力度,全区创新优势得到不断提升,知识产权工作成效明显。近五年来,经开区专利申请量累计达到5200件,其中发明专利达1650件。专利授权量3032件,其中发明专利184件,专利转化数达2950余件。

■ 完善协调机制

提升管理能力

经开区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协调机制,加大指导力度,配备2名专职工作人员和1名兼职工作人员,负责知识产权工作,着力推动全区知识产权工作不断发展。

同时根据园区发展战略,制定了有利于促进知识产权的形成、保护和利用的综合管理制度。鼓励科技型企业结合科研立项、产品开发、规模生产、市场开拓等技术创新的各个环节以及总体经营情况,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规范知识产权工作。

■ 强化宣传培训

紧抓专利申报

组织专门培训。通过较为系统的培训学习,让企业了解专利申请的相关知识。近年来,共开展专利培训会议15次,累计900余人次参会。开展上门服务。深入企业开展帮扶调研,进一步加深企业对知识产权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努力营造了解、关心、重视、支持知识产权工作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企业专利申报的积极性,引导企业挖掘潜在专利,有针对性地安排专利申报工作,帮助企业解决专利申报中的问题。经开区把提高专利申请量作为衡量和检验整体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志贯穿全年工作的始终,在园区专利工作上采取盘活存量和激活增量两手抓的方法,做到抓两头、促中间。对基础良好的龙头企业,鼓励提升专利申报质量,引导将工作重心向发明专利转移;对有一定基础的企业,鼓励企业继续加大申报力度,在存量上做足文章;对有一定科技含量,但专利处于空白的企业采取重点帮扶,力争实现专利申报零的突破。

■ 加大奖励力度

鼓励创新创业

出台《鼓励自主创新加快转型升级的若干政策意见》,设立自主创新专项资金2000万元,列入财政年度预算,加大知识产权奖励力度,重点支持知识产权申请、转化、产业化等工作。近年来,共兑现专利奖励1500余万元。有效提高了企业创新创业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申请专利的信心,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2015年,全区共申请专利1289件,其中发明专利501件;授权专利628件,其中发明专利53件。1家企业入选省发明专利百强企业,3件发明专利荣获省专利优秀奖,3家企业入选市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获批市级以上研发平台19个,其中省级10个。

■ 深化科技合作

壮大创新主体

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国内外科技交流与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鼓励园区企业和国外科研院所开展知识产权合作,逐步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企业,以知识产权建设为手段,不断强化创新主体建设。截至目前,经开区拥有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家,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3家,市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3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3家,国家创新型企业1家,省级创新型企业7家;拥有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94个,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工业设计中心等研发机构42个;开展省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工作的企业3家,已通过验收的企业2家;鼓励和支持企业、行业协会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引导企业将自主专利技术转化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逐步形成产业技术标准联盟,现有国家标准17项、省级标准1项、行业标准9项;获省级专利优秀奖4个,省核心专利产业化项目2项。

■ 提升服务水平

助力企业发展

注重人才培养。建立完整的知识产权学历教育和人才培养体系,加大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加强专利联络员培训,提高专利联络员素质。现有省级专利联络员39人,市级专利联络员56人,拥有专利工程师12人。安徽省“特支计划”创新创业人才4人,省战略性领军人才31人。深化金融服务。充分发挥专利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的融资功能,鼓励支持中介机构和金融机构探索开展知识产权资产评估、质押贷款、拍卖入股等工作,帮助企业拓展融资渠道,开辟知识产权融资新方式。截至目前,共有3家企业的7件专利实现了专利权质押贷款融资,获得专利权质押贷款1680万元,有效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困难。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