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凤阳县努力克服疫情影响,聚焦“六稳”“六保”任务,大力实施民生工程,推动稳住民生基本盘、筑牢发展压舱石。2020年,安徽省继续实施33项民生工程,凤阳有年度任务的共30项,全年财政计划投入资金13.79亿元,其中县级财政配套资金5.76亿元。截至6月底已到位资金9.64亿元,其中县级财政配套资金全部到位。
扶贫民生工程助力脱贫攻坚。该县继续加大扶贫民生工程投入支持力度,通过党建引领扶贫工程的实施,充分发挥村干部和选派帮扶干部作用,激励引导广大干部勇于担当、凝心聚力投入脱贫攻坚,帮助贫困村解决脱贫攻坚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确保各项帮扶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实施“四带一自”产业扶贫工程,支持在贫困村建设特色产业扶贫园区21个;支持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能人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贫,带动贫困户1950户;引导和支持1850户具备条件的贫困户开展自种自养,发展特色产业,截至6月底已发放种养殖补贴770万元,惠及1689名贫困户。资产收益扶贫工程是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不断增加贫困人口收入的有效途径,该县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新模式,投入资金655万元建设资产收益扶贫项目7个,项目于6月底完工,项目建成后受益按比例给予贫困户分红。以举办技能脱贫培训、为贫困户提供公益性岗位等方式,提高贫困户就业能力,拓宽贫困户就业途径。此外,该县着力在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上不断探索,让更多贫困户“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该县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个人缴纳费用,为其免费参加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认真落实健康脱贫综合医疗保障政策,切实把“351”和“180”惠民措施落实到位,1至6月份,健康脱贫综合医疗保障共补偿资金298万元,惠及2.12万人次。
教育文化环境进一步优化。该县通过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年将投入7469.9万元用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保障工作,并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惠及全县68240名学生;实行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1至6月向9181名在校中职、普高、技校学生发放助学金和免除学费共653万元;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舍维修改造12000平方米,学前教育促进工程新建幼儿园2座;免费开放2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美术馆、16个综合文化站、1个博物馆,向群众提供基本文化服务项目、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在全县223个行政村举办“送戏进万村”文艺演出,开展农村体育健身活动,公共文化教育环境进一步有效改善。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经过多年的努力,该县建立和完善了包括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五保户供养、重度残疾人生活保障在内的各类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总覆盖人口由2007年的2.6万人增加到49.4万人,逐渐形成了广覆盖、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建立低收入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和高龄补贴及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制度,制定出台《凤阳县高龄津贴发放实施办法》和70周岁以上低收入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补贴,1至6月份发放高龄津贴和低收入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共25758人、812万元。同时,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率达到95%以上,结合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乡医疗救助、健康脱贫综合医疗保障以及出生缺陷防治、妇幼健康水平提升和职业病防治等项目,全县已形成完整、全覆盖的医疗保障和救助体系,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加强。改善农村地区交通条件,实施“四好农村路”建设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194.7公里,县乡公路大中修里程44.4公里;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和供水保障水平,实施9处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水厂管网延伸以及水厂供水设施改造;围绕“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建设目标,按照美丽乡村建设“十三五”规划要求,完成11个省级中心村建设目标;实施农村改厕7000户,农村改厕及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处理或资源化利用基本普及;推进农村电商示范建设,培育1个省级电商示范镇、3个示范村,提升农村电商发展质量,进一步增强农村群众的电子商务应用能力;严把棚改范围和标准,严格财政承受能力评估,稳步推进棚户区改造,当年棚户区改造新开工1036套、基本建成106套;按照基本型、完善型和提升型,改造城镇老旧小区4个,房屋建筑面积4.79万平方米,涉及住户503户,为夯实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奠定了良好基础。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