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南谯区着力打造西部山区生态旅游长廊

2020年11月12日 10阅读 来源:滁州市政府门户网站 2016/4/15

为统筹南谯区城乡发展,促进西部山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山区产业和镇村建设布局,推进现代农林产业和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加快全区“美丽乡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南谯区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指引,坚持“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健康发展”之路,依托西部山区四镇丰富的农业、林业等生态旅游资源,着力打造西部山区生态旅游长廊,培育南谯经济新的增长点。

一是准确定位。南谯区西部山区的珠龙、大柳、章广、施集四镇农业、林业、水利、文化、历史、旅游、民俗资源丰富,拥有南谯最为优质的山水人文旅游资源。同时,四镇又具有融合琅琊山风景区、皇甫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优势。南谯区在整合西部山区四镇的农林旅资源的基础上,定位西部山区四镇为:养生健康旅游目的地、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乡村旅游目的地、生态旅游示范区、研学旅游基地。以生态为基础,以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为产业支撑,促进农业、林业、文化产业与旅游业深入融合发展,力争将西部山区四镇打造成农、林、文、旅融合发展的生态旅游观光长廊。

二是确立目标。近几年,南谯区将高位推进百里生态旅游观光长廊建设,打造皖东地区、全省乃至华东地区独特的集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森林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山水人文旅游于一体的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到2020年,西部四镇将新增4A级旅游景区1个,3A级景区3个(九天峰、红琊山、葡萄泉),省级旅游度假区1—2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4个,

三是科学布局。因地制宜,突出优势,根据农、林、旅产业分布,进行合理布局,形成“一廊、两带、三山、四片、五园和多产业”的发展格局。打造一廊:一个长廊,以琅琊山、皇甫山为核心,串联西部山区四镇,形成施集——章广——大柳——珠龙的西部山区百里生态旅游长廊。培育两带:两条特色带,即培育百里特色农林产业带、百里生态旅游带。围绕三山:四镇旅游开发要以琅琊山、皇甫山、红琊山为核心,结合生态农业旅游,构建丰富完整的旅游产品体系。形成三线:小环线:花山——杨饭店——珠龙,以现代农业示范园为依托,发展采摘体验旅游;中环线:花山——李集——皇甫山——广卫——珠龙,主打农业观光、生态休闲、山水人文旅游;大环线:花山——施集——章广——大柳——珠龙,串联四镇,形成集农业观光、休闲度假、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山水人文旅游、工业旅游于一体的西部山区旅游环线。划分四片:以镇为单位,划分成施集片、章广片、大柳片、珠龙片四个片区。根据农、林、旅资源禀赋和区域特色,将百里双带划分为4个特色鲜明的主题旅游区,错位发展,彰显特色,优势互补。

施集片:打造生态体验旅游区。以九天峰度假区、葡萄泉、彩云洞、万亩茶园、滁菊种植基地施集茶场为核心,深入挖掘茶文化、菊文化,主打“生态、运动、休闲、养生”牌,以生态为前提,以观赏、体验、休闲、养生、娱乐和美食为主题,开发养生康健、休闲娱乐、养生度假类旅游产品,建成集森林旅游、旅游观光、休闲度假、运动健身于一体的生态体验旅游区。

章广片:打造农林休闲旅游区。以万亩枫园、万亩桃园、千亩玫瑰园、千亩核桃园、五尖山风力发电、红琊山森林公园为依托,开发观光休闲旅游、养生旅游、农业采摘、运动旅游和乡村旅游。加快山地自行车公园、御龙文化城、玫瑰加工展示中心等项目的建设。依托“四红”旅游资源,定期举办“红色文化旅游节”,培育南谯乡村旅游、生态旅游、休闲养生旅游品牌。

大柳片:打造山水人文旅游区。以打造山水人文旅游度假区为目标,依托皇甫山森林公园、金甲溪森林漂流、金山文化村、大柳草场,开发生态观光、森林养生、避暑度假类旅游产品,配套建设旅游汽车营地、帐篷营地,打造成皖东地区区域性的避暑、养生、运动胜地。

依托皇甫山自然生态、历史文化、民风民俗等资源,深度挖掘摩崖石刻、民间庙会、弥陀寺、仙人洞、棺材石等文化内涵,开发禅修养生、休闲度假类旅游产品,建成养生度假圣地。

珠龙片:打造文化休闲体验区。以古清流关文化度假区为核心,深入挖掘古清流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加快以三古遗迹的古驿道、古战场、古关隘为核心的清流谷旅游资源开发,凸出现代农业、北关美丽乡村建设的旅游元素,打造集文化旅游、乡村旅游、休闲旅游为一体的文化综合旅游区。

四是打造五园:重点打造万亩茶园、万亩枫园、万亩桃园、千亩玫瑰园、巴哥生态果园等五个农、林、旅融合发展的产业园。

五是形成多产业融合发展的局面:形成农、林、水利、文化、旅游多产业相互支撑、相互促进、齐头并进、融合发展的局面,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迎接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