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明光市张八岭镇张自公路两侧,群山林海逶迤、花儿肆意绽放、鸟语宛转悠扬、村庄白墙黛瓦,形成了一条靓丽的景观带。置身在茫茫林海中,很难想像30年前的这里曾是荒山秃岭。
张八岭镇分管林业的副镇长卢世祥介绍,在“五年消灭荒山,八年绿化安徽”的号召下,勤劳的人民数九隆冬挥舞镐锹,三伏酷暑挑水抗旱,靠着磨出老茧的双手,栽下8万亩松林,昔日的荒山一天一天绿了起来。结合我省启动的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该镇抢抓有利时机,在鼓励群众发展苗木产业的同时,引进了多家资金实力雄厚的外地客商入驻,实现“苗木买全国、卖全国”。经过几年的发展,该镇已成为全省有名的“南树北移、北树南移”的苗木驯化基地。
来自浙江省长兴县的郑有荣就是张八岭镇引进的实力雄厚的苗木外商之一。从2013年进驻张八岭镇以来,租赁的流转土地从当时的800亩发展到现在的近4000亩,年营业额2000余万元。苗木的发展不仅盘活了当地的土地,增长了林业覆盖率,更带动了农民的就业。仅郑有荣的驭景苗圃基地就用工60余人,并成功使其中的10多户贫困户脱贫。“郑有荣们”的示范带领,让一批农户尝到了转型的甜头,大大激发了他们的种植热情,纷纷加入到发展苗木产业行列,在富起来的同时也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
“目前张八岭镇拥有以朴树、榉树为主的乡土树种苗木近30000亩,朴树苗木年销售在1亿元以上,全国朴树苗木市场三分天下有其一,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朴树第一镇’。”卢世祥介绍说。
张八岭镇的生态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的生动写照,也是明光市推进林业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明光市紧紧围绕“增绿、提质、增效”的目标,通过实施绿色产业、绿色生态、绿色旅游、绿色就业和绿色改革等措施,释放脱贫红利、产业红利和生态红利,不断开创林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全市生态状况不断优化,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先后荣获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市、省级森林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等荣誉。明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18年底,该市拥有林地面积近130万亩,其中有林地75万亩,农村宅旁、村旁、路旁、水旁“四旁”绿化折算55万亩,森林覆盖率为36.85%,位居滁州市第三;活立木蓄积量达到316万立方米,林业总产值超30亿元。
为了鼓励地方造林,2018年12月,该市政府印发《明光市2019年营造林工作意见》,明确财政奖补政策,各地抢抓有利时机开展植树造林。经春季验收,今年完成造林1.6万亩,封山育林2000亩;落实退化林修复6000亩;开展森林抚育6.3万亩,其中中央财政森林抚育1.8万亩。2019年,明光市争创现代林业示范区2个、省级森林城镇2个、省级森林村庄16个、建设森林长廊5公里。
在开展植树造林的同时,该市林业部门还全力推进城区绿化工作。五年多的时间里,该市建成嘉山公园、迎宾公园、九道湾公园等6个综合公园和莲园、梅园等2个主题公园;完成了74条道路绿化,新建了14个街道游园和10个生态停车场;创造性地由市国有苗圃对已征未建地块实施城市防护绿地2200亩。截至目前,明光市城区绿地面积已达980.91万平方米,比2013年新增绿地面积735.12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36.33%,绿化覆盖率41%,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83平方米。
此外,在坚持绿色发展生态林业的同时,明光市大力推进林长制改革工作。该市以“两办”名义正式出台《明光市林长制工作方案》,设立市乡村三级林长465人。该市选出21名优秀林业技术人员,按“护绿、增绿、管绿、用绿、活绿”组建五支林业技术服务队伍。各乡镇街道(林场)选聘328人,建立护林员队伍,每人负责一个林区网格,用网格化护绿。
“随着绿色发展提速、产业转型升级,明光人不仅有效地保护了绿水青山,收获了金山银山,还实现了城区形成大绿地、大水面,城水相依的美景,乡村形成一村一景、一街一品,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美丽乡村格局。”明光林业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该市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生态建设中,为努力打造天蓝、地绿、水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丽明光不懈奋斗。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