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全椒县“四化”举措加快发展全域旅游综述

2020年11月12日 10阅读 来源:滁州市政府门户网站 2017/6/23

近年来,全椒县持续加强旅游业发展投入,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升级旅游服务质量,推动旅游业提质增效,被国家旅游局列入“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

一、内外兼修,推进旅游交通便捷化。一是内外大通道通达。宁西铁路(合宁铁路)、京沪高铁穿境而过并设站,与南京、合肥、武汉、成都等市均实现高铁直达,为周边城市居民旅游提供极大便利。2016年底完成滁马高速工程建设,正大力推进合宁高速“四改八”工程,力促滁马高速、合宁高速在境内尽快通联。2016年以来,该县已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228万人次。二是城区微循环便捷。拓展城内公共交通,新购置84辆新能源公交车,延伸城市公交4条、新增5条,开通城乡公交线路7条,实现城区互联。实施公共自行车建设工程,打通城市旅游“最后一公里”,一期共投入1100辆自行车,覆盖全县所有景点及车站。2015年5月1日启动免费乘车惠民工程,游客及居民于重大节假日首日和每周六可免费乘坐公交车,目前已有14条线路纳入。三是乡村全覆盖成网。综合考虑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景点分布等因素,完善乡村道路设施,整治靓化周边环境,已发展14条城乡客运线路、覆盖全县10个镇,全力推动乡村旅游、观光旅游等新业态发展。

二、分类施策,助推旅游体验人性化。围绕“全域景区化”目标,注重体验、突出个性,逐步形成四季有花赏、四季有采摘、四季有美食、四季有民俗的“四有”旅游内涵。一是美食诱人。结合地方特色,以“三品一标”为抓手,创建管坝牛肉、赤镇龙虾、马厂酥笏牌等一批地方美食品牌。以奥康商业步行街、江海新城市广场两大商业聚集体汇聚各类餐饮商户百余家,以集群效应全方位满足游客美食需求。二是文化留人。打造太平文化街区、儒林文化街区、吴敬梓故居、吴敬梓纪念馆及古襄河历史遗存等,结合各类民俗活动,大力发展文化旅游。2017年参与“正月十六走太平”活动人次达60万人次,市场交易总额达8000万元。三是生态醉人。以龙山、神山、牧龙山及岱山湖、碧云湖、卧龙湖、儒林湖为抓手,建设一批特色村寨、特色民宿、特色农家乐,建成星级农家乐17家,借力四季花海小镇赏花节、大墅龙山桃文化旅游节、马厂葡萄节等各类节庆活动,打响旅游品牌,生态旅游年接待量达30万人次以上。四是运动引人。围绕“走太平”民俗活动建立的全民健身走品牌,成功入选“安徽省全民健身十大品牌”,每年参与人数达千人。围绕体育赛事做文章,2016年共争取、创办自行车比赛、马拉松比赛、篮球大赛等赛事近20场,吸引约4万人次参与,带动周边旅游消费800余万元。

三、与时俱进,实现旅游宣传多元化。一是信息化宣传。利用美好全椒微信公众号、政府信息网站等信息化平台广泛宣传,已发布相关旅游信息百余篇,阅读总数超50万次,参与点赞、评论上万人次。建设过境短信服务平台,编纂本地旅游重点,通过短信做广告,全力吸引过境游客。二是数字化服务。以承载集导游服务、咨询接待、医疗救助等功能于一体的游客接待中心建设,带动全县接待能力综合提升。首批在神山、吴敬梓故居、周洼新村、黄栗树村、荣鸿现代农业示范园等个景区建立游客接待中心,到2017年底可实现游客接待中心的景区全覆盖。三是网络化营销。加强与美团、去哪儿网、携程网等网络旅游平台合作,以精品线路、特色美食、必去景点为重点,制作软广、对点营销。与合肥、南京等主要客源地旅行社、自驾、摄影、户外运动等旅游团体建立合作联盟,布局覆盖周边的“旅游网络”。

四、多管齐下,推动旅游监管常态化。一是强化项目推进。明确以旅游项目所在镇为牵头单位,制定年度项目区建设计划,成立帮扶领导小组,及时召集相关部门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问题。成立神山黄栗树管委会,针对神山、黄栗树重点旅游片区工作进行重点管理和调度。二是强化督查考核。成立以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领导小组,把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目标任务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探索建立县直涉旅部门年度涉旅工作完成情况考察办法。三是强化市场整治。组织消防、市场、交通等部门联合开展旅游安全专项检查活动,坚持常态化整治,保障旅游市场规范有序。2016年以来,共开展联合督查20余次,涉及星级饭店、星级农家乐、A级旅游景区、旅行社(营业部)40家,实现检查全覆盖,未发生一起旅游安全事故。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