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琅琊区“四项举措”促全域旅游新发展

2020年11月12日 10阅读 来源:滁州市政府门户网站 2017/10/13

为不断改善旅游发展环境,加快打造旅游精品线路,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发展壮大琅琊旅游产业,进一步推动琅琊全域旅游发展。结合琅琊区旅游“十三五”规划和全市旅游发展大会精神,我区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下真功”。

一、旅游规划编制定方向。

琅琊区现已编制了古城文化旅游园服务业集聚区“十三五”建设发展规划、滁州古城文化旅游园省级服务业集聚区示范园区建设方案和滁州古城文旅小镇建设方案,并计划于2018年,紧紧围绕“古城建设”的全新定位、“一带一线”的总体目标和“五个一批”的工作要求,积极编制琅琊全域旅游总体规划,  通过规划做项目,分清层次,错位发展,展现琅琊全域旅游新景观。

二、旅游品牌创建树标杆。

一是打好古城建设牌。依托1912文化旅游休闲街区、宋城文化美食街、古玩城、丰乐亭文化旅游公园、太仆寺文化旅游风景区、南湖文化生态圈综合改造、内城河综合改造、清流街和遵阳街民俗旅游街区,着力推进古城综合改造和生态文明建设,打造城水相济、人文共美的旅游新业态,力争到2020年将滁州古城文化休闲旅游区创建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二是打好乡村旅游牌。打造以中国金丝楠木博物馆、古清流关、湾塘文化创意园、舜田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新昌农业生态园、老周枣园以及西湖湾农庄、半亩湾塘等一批星级农家乐为主的西涧乡村文化旅游观光线,壮大旅游品牌,着力打造琅琊旅游目的地。

三、产业融合发展提质量。

一是做好旅游资源转型升级。推进滁州1912景区的提档升级,深化文化旅游,营造老滁城民国风情,走新型旅游综合体发展的道路。大力发展餐饮、娱乐、休闲、健身、儿童体验、院线、酒店和文化会所等业态,引进国际国内知名商家、品牌入驻,2017上半年总游客量300余万人次,经济效益约1亿元;帮助舜田万亩有机大樱桃现代农业示范园寻找合作伙伴,打造樱花文旅小镇;协助推进中国金丝楠木博物馆分馆建设,融入琅琊山核心景区。

二是做好旅游资源宣传推介。借助节庆活动、旅游博览会、中国旅游日等宣传活动为平台展示推介琅琊旅游主要景区、景点、旅游商品;加强指导辖区旅行社与周边城市的沟通交流,开通来滁旅游团队的南京直通大巴、上海专列,推动琅琊旅游大发展,提升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将琅琊更多更好的优质景点展现给苏沪市民。

三是做好特色旅游商品深度挖掘。加大开发金丝楠木手工艺品、醉翁亭酥糖、“泓顺源”蜂蜜、滁州古城及琅琊文化类纪念品等特色旅游商品的力度,做大做强旅游商品生产企业,争创国家级特色旅游商品。

四、完善要素配套添活力。

一是强化行业管理,优化服务环境。加强旅游行业诚信及企业文化建设,全面提高宾馆酒店、旅游景区、旅行社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规范市场秩序。

二是谋划区级促进旅游业发展的相关办法。谋划编制《中共琅琊区委琅琊区人民政府关于将旅游业培育成为重要支柱产业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和琅琊区鼓励旅游业发展的奖励办法。

三是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完善基础设施,努力破解交通制约瓶颈,提升到景区、景点、尤其是乡村旅游点的“最后一公里”道路建设;截至2017年已完成8座旅游厕所建设,以及城市主要道路、乡村道路的旅游标识系统建设,滁州1912文化商业街区游客中心、咨询中心已投入使用。

根据琅琊区“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到2020年底,政府将逐年加大对旅游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投入,实现城乡全域旅游功能全覆盖。旅游A级景区达到4-5家,其中包括1-2家4A级风景区,3家3A级风景区;星级农家乐达到15家—20家;国家标准星级饭店达到8家,其中5星级酒店1家,四星级酒店2家,三星级酒店5家;星级餐馆5家;增加旅游就业岗位,使区内旅游行业直接就业人员达到5000人,间接就业人员达到7000人以上,五年内累计培训旅游从业人员5000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2%以上、接待国内外旅客20%以上的年增长速度。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