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滁城修缮复建4处历史建筑群

2020年11月10日 10阅读 来源:滁州市政府门户网站 2017/8/5

充分保护名人故居等历史建筑,我市于2016年邀请同济大学建筑设计团队,对吴棠、章益故居等共4处历史建筑群进行测绘、修缮设计。记者日前从市规建委获悉,滁州市老城区吴棠故居、章益故居和四牌楼路口历史建筑群、文德街口历史建筑群4处历史建筑群测绘及保护修缮设计项目方案已经出炉。

据悉,本次修缮工程坚持“尊重历史、修旧如旧”的原则,力图通过修缮、复建等方式还原原汁原味的建筑风貌,展现吴棠、章益两位滁州名人在历史上的地位。记者从市重点局获悉,这4处历史建筑群的修缮、复建工作主体项目工程工期为240天,目前已完成两处故居的拆除工作。

吴棠故居:

名堂归正 一轴两辅溯根源

吴棠故居规划范围东临南谯北路,西邻金刚巷,北到盐局巷,南抵人民电影院。总占地面积 1352.9平方米。在修缮设计过程中,将拆除东侧临街居民楼,重新利用南侧电影院的底层空间做将来吴棠故居的入口,尊重清末二品官员府宅的形制和地位,修复瞻丰堂(前厅)和孝敬堂(后堂)的核心空间,通过空间的设计,对原有厢房的故居辅助空间进行完整地修复,形成由门厅、前厅、后堂、后屋组成的四进三院落的南北中轴线布局,和由原厢房组成的两个辅助东西轴线空间,形成和谐统一的滁州府宅大院的传统建筑格局。

从对吴棠生平的研究和对吴棠故居历史变迁的考证,结合测绘图纸、勘察报告,吴棠故居此次修复主题确定为:“名堂归正——一轴两辅溯根源”。计划重新修复主轴线上坐北朝南的前厅瞻丰堂和后堂孝敬堂,在保护修缮两座西厢房的同时,依据西厢房的测绘数据恢复东厢房,形成前后两条东西对应的厢房空间轴线,围合成完整的传统合院格局,最终使吴棠故居在对现有文物建筑保护的基础上,追根溯源地恢复原有的历史风貌和宅院格局。同时,作为滁州老城区仅存的府院大宅之一,在修复设计中不仅将尽可能地保留传统元素,如厢房中珍贵的梁架雕刻、门窗上仅存的横批隔扇图案、金刚巷与盐局巷的条石墙基础和立面、少量的柱础形式、青石阶沿石等,还部分恢复滁州地区的马头墙等,形成各具特色的院落空间,使修复后的吴棠故居重现滁州市的地方历史风貌。

章益故居:

故园重生 一宅两园焕新颜

章益故居规划范围南临东后街,西邻北大街,北侧紧邻街区其他居住建筑,东北部与空地紧挨,东南与西涧派出所为邻,总占地面积 2956.7平方米。在方案设计中,确立了“故园重生——一宅两园焕新颜”为章益故居的主题。方案设计中,不仅对章益故居的文物本体建筑和整个院落空间格局进行修复完善,还对故居的功能置入和再利用,结合时代特点和市民生活需要,进行了梳理和设计。

修缮设计方案从自然和人文景观两方面,计划对章益故居及其周边环境进行整饬和设计。在两条严正的居住空间轴线两侧,拆除搭建建筑、建筑质量及风貌较差的建筑后,利用原有的风貌较好的建筑,设计了东西两处宅园。东园为水园,围绕池水布置亭、榭等建筑,风格朴素淡雅,环境优美,可观可游。西园为府宅花园,花草树木繁茵,青石小路曲折萦回,园中利用街角原糖糕制造作坊的旧有二层歇山顶小楼,保留其原有的体量和建筑形式,改建它的简易桁架屋顶,对目前已不在水平上的屋架结构,以及底层被抽掉柱子后的危房重新设计,使人们在保留历史记忆的同时,为章益故居重新利用而重焕生机,在功能上可以是藏书楼、茶室、会客室。同时利用西园位置上原有能再利用的民居,在延续北大街的建筑形式和界面的同时,对它们重新整合利用,使章益故居成为滁州老城区的较大型传统宅园院落,不仅为参观者提供休憩的空间环境,也使章益故居的整体风貌寓情于景,再现历史情境。

四牌楼路口历史建筑群:

老屋新貌 几组老屋的有机整合

在老滁州人的记忆中,四牌楼是抹不掉的地标。四牌楼路口历史建筑群的规划范围南临四牌楼路,西邻金刚巷,东面和北面紧邻多层住宅楼,建筑群的东南角正对着南谯北路与四牌楼路的交汇口,总占地面积799.14平方米。在修复设计中,将以“老屋新貌——几组老屋的有机整合”为主题,突出东南角独立马头墙建筑,使它在南谯北路与四牌楼路的交汇处成为滁州历史街区的地标,并以此作为整座历史建筑群的入口。在层层院落的递进中,让原有的历史建筑整合成一座完整的传统院落,延续滁州老城的文脉和记忆。

在设计上,将围绕着修缮的历史建筑,对传统院落空间进行补充和围合,形成有序的层层院落关系,因地制宜,依南低北高的地势高差,在院落中逐次升高。对历史建筑的再利用,设计更多的功能,自南向北依次分布茶室、家居生活展示、民间艺术展示、开放展廊、创意空间等,使不同的建筑空间,被院落流线有机地串联组织起来,引导游人慢慢步入内向而丰富的传统院落建筑之中,感受滁州老城的历史文化情境。

文德街口历史建筑群:

南谯弦歌 当代城市空间的历史记忆

文德街口历史建筑群西临南谯北路,南邻文德街,目前基地东面和北面的建筑已被拆除为空地,规划范围总占地面积255.9平方米。从外观上看,文德街口历史建筑均为一层的建筑、风貌一般,整体建筑保存不佳。经勘察和测绘,在院内西侧发现有一等级较高的小三间殿堂式建筑,座西朝东,斗拱与梁架基本保存完好,判断此建筑最晚时代在清朝已存,为此次四处历史建筑群中最为独特的建筑之一。故此次设计将围绕小三间殿,将不同历史时期建造的不协调建筑拆除,保留基础,做遗址化设计,增加人们对历史环境的想象力。

在修复设计中,将以“南谯弦歌——当代城市空间的历史记忆”为主题,提取地方建筑文化的传统要素,在铺装上运用中国传统建筑材料,砖、石、瓦、木,在现代材料的选择上,从材质、色彩及景观塑造上,与主体的建筑遗存相协调。此城市地标性建筑空间的设计,目的是还物质文化遗产给市民,增加历史建筑的现代活力,让市民在此弹弹地方弦乐、唱唱地方戏曲、跳跳城市健身舞曲,让它成为南谯路上的城市小广场,成为老滁州人民的客厅和城市名片,再现当代城市空间的历史记忆。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