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缤纷的花朵在阳光的滋润下渐次盛开,嫩绿颀长的秧苗在水田里迎风摇曳……皖东大地的城市和田野,处处焕发勃勃生机。正如这夏日的蓬勃,2016年,我市旅游业发展交出了一份成绩斐然的答卷: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11.03万人次,同比增长9.12%;接待国内游客1998.09万人次,同比增长18.42%;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66.01亿元,同比增长20.73%;2017年,我市推动“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的转变已蓄势待发,多个县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征程也已启程。
今天是第七个“中国旅游日”,今年,“中国旅游日”的主题是“旅游让生活更幸福”。如何提高人们的旅游幸福指数?如何让全市旅游发展与百姓家园的建设相得益彰?如何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在我市,“全域旅游”正在交出一个让人满意的答案。
资源与品牌并重 打造皖东旅游新格局
一年之计在于春,桃花灼灼,樱花成海,蜜桃清香,樱桃甘甜。从来安张山的桃文化旅游节到南谯章广的红色文化旅游节,从滁州菊博园里的油菜花海到施集茶场的茶香沁人,从城郊舜田樱花园里的落樱缤纷到滁州花博园里的繁花盛开……今年春季以来,依托绝佳的旅游资源,以缤纷的节庆活动为媒,我市迎来了今年第一波旅游高峰,也给新一年的全域旅游工作开了个好头。
村庄变景点、农民变老板、农居变客房、特产变礼品……农业与旅游的结合,催生了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赏花、采摘、度假、生态、美食等为主题的乡村旅游风生水起,让越来越多的乡村美丽着富裕着。在皖东大地,乡村旅游的发展无疑与我市全域旅游的脚步同频共振。
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近年来,我市深挖以小岗村、定远藕塘为代表的“红色”产品,以四座国家森林公园为代表的“绿色”产品,以女山湖、碧云湖为代表的“蓝色”产品,以明文化遗存、琅琊山名胜古迹为代表的“古色”旅游产品,这“四色”旅游资源无疑为“醉美滁州”做了最好的代言。然而,如何更好地传承和挖掘这些优势资源,引导并培育体现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品牌,也是旅游部门一直思考的命题。
市旅游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十三五”期间,我市将大力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通过旅游资源整合、重大项目带动、旅游业态培育、旅游品牌升级等行动,推动旅游与文化、工业、农业、林业等相关行业的深度融合,大力培育休闲度假、乡村旅游、民俗文化、康体养生、民宿体验、科普研学、旅居营地、特色旅游村镇等丰富多样的新业态旅游产品。重点指导南谯区和全椒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力争培育和创建安徽旅游小镇、省级研学旅行基地、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省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省级旅游综合体项目、省级农家乐集聚区;培育自驾游营地、乡村旅游民宿客栈等,并不断增加产品有效供给,完善公共服务配套,提升旅游服务品质,优化市场环境,加快构建“一个中心、三大板块、五条轴线、二十个集聚区”皖东人文旅游新格局。
山水与人文辉映 绘就全域旅游新画卷
初夏的5月,气温攀升,住宿、餐饮,采摘、游玩,凤阳县大王府的“农家乐”生意也逐渐热了起来。正如这夏日的生机,充满了热情,寄托着希望,也勾勒着奋斗的方向。
翻开滁州的山水画卷,自然景观旖旎多姿,全市境内现拥有湖泊水库1000余座、国家森林公园4个、省级森林公园5个、省级湿地公园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10多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座、国家级水利风景区2个、省级水利风景区3个,各类已开放景区景点40余处(其中国家4A级旅游景区4个、3A级旅游景区16个)。蜚声中外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首批AAAA旅游区和国家重点森林公园——琅琊山,与市区相依,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皇甫山、碧云湖、韭山洞等景点让人流连忘返。乡村休闲旅游资源更是丰厚独特。
翻开滁州的人文画卷,文化积淀深厚久远,宋代文豪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丰乐亭记》,千古流传;全椒才子吴敬梓,一部《儒林外史》名闻天下;天长孝子朱寿昌弃官寻母,成为中国孝文化典范;刘少奇、张云逸、罗炳辉、徐海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留下无数光辉足迹。1978年,凤阳县小岗村率先实行“农业大包干”,掀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序幕。
2017年是我省实施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之年,是组织实施旅游战役的首战之年,“打好旅游战”,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今年4月份,全省旅游业发展大会在合肥召开,会议高屋建瓴为我省旅游业发展谋划了方向,规划了蓝图,“美好安徽、迎客天下”旅游品牌在全球魅力彰显。
因旅游而兴,因旅游而美。近年来,全域旅游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在发展全域旅游上,我市一直在探索着。对标省大会要求,我市即将组织召开全市旅游业发展大会,传达贯彻省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加快我市旅游业发展举措。同时拟升格成立市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领导小组,进一步完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产业促进和综合协调等职能,并结合我市实际,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关于将旅游业培育成为重要支柱产业的意见》。
注重规划引领,布局全域旅游新发展;推进融合发展,拓展全域旅游新业态;紧盯项目建设,促进全域旅游新突破;强化宣传营销,树立全域旅游新形象……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十三五”期间,我市将大力实施旅游业转型升级,建立精品景区、精品线路、新业态产品、地方旅游特色商品、旅游领军企业“五个一批”建设,全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着力强化旅游系统能力建设,推动全市旅游经济健康较快发展,浓墨重彩绘就皖东全域旅游新画卷。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