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时节,滁州“醉”美,处处姹紫嫣红、游人不绝。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3日内滁州共接待游客86.15万人次,同比增长18.11%,旅游总收入5.08亿元,同比增长16.25%。
2016年以来,全市旅游经济呈现健康较好的发展态势,2016年,全市共接待入境游客11.03万人次,同比增长9.12%;接待国内游客1998.09万人次,同比增长18.42%;旅游总收入166.01亿元,同比增长20.73%。
“醉”美滁州,“亭”好滁州。襟江带淮的滁州,正发挥着连接长三角和省际交汇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吸引着八方游客,让“明天,我在滁州等你”从网络变成现实。
新项目不断刷新旅游版图
数百种花卉争相竞放、大小灌木错落有致、清清的湖水碧波荡漾……4月28日,位于琅琊山风景区科教园区的滁州花博园一经亮相,立即赢得了八方游客的“追捧”,整个“五一”假期,滁州花博园共吸引来自滁州各县(市)及周边南京、合肥、蚌埠等城市的游客数量达10万人次。
琅琊山、明皇陵、小岗村、抗大八分校、影视城、花博园……近年来,踏入滁州的游客都有一种“玩不过来”的感觉——旅游新项目越来越多,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滁州旅游版图不断刷新。
今日的滁州旅游,已呈现出多样化、多元化局面。从不同区域来看,滁城着力打造“一带一圈”西部山区休闲游。天长市重点打造红草湖湿地、滨湖水景观、龙岗古镇与高邮湖环湖旅游风光带。明光市倾力打造XO生态观光休闲旅游线。来安县重点打造S312沿线“五色”新型乡村旅游带、“魅力舜山”山地自行车骑游、汊河新城生态休闲游。定远县重点建设藕塘红色经典旅游产品。全椒县培育太平文化街区和儒林文化长廊、西北部55公里环线生态旅游带。凤阳县着力打造明文化旅游集聚区、小岗红色旅游品牌和凤阳山地质奇观之旅。琅琊区重点打造1912等三个旅游休闲购物街区和四个特色美食街区。南谯区重点打造滁州长城文化创意园和西部山区生态休闲乡村游产品。
营销有道让“滁州”走出皖东
如今,以小岗村、定远藕塘、天长龙岗、来安半塔为代表的红色旅游产品,以四座国家森林公园为代表的绿色旅游产品,以女山湖、碧云湖跃龙湖、白鹭岛、池杉湖为代表的蓝色旅游产品,以明文化遗存、琅琊山名胜古迹、儒林文化为代表的古色旅游产品,“四色”旅游勾勒滁州的大美,让观众在美景中体味、感悟人生。
酒香也要勤吆喝。发挥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宁镇扬马”三大旅游合作组织和上海自驾游联盟成员优势,积极参加联合对外营销,开通滁旅直通车。琅琊山庙会、全椒正月十六走太平、桃文化旅游节、明光环抹山山地自行车赛、明光三界外“疯狂的油菜花”节、南谯章广红色文化旅游节、琅琊舜田樱花节、来安“魅力舜山”杯山地自行车骑游邀请赛、定远藕塘民俗文化旅游节、天长茉莉花体育节……以节兴旅,以会促销,一场场各具特色的地方特色节庆赛事活动,有效拉动了旅游经济和形象效益双提升。
“旅游+”释放倍数效应
旅游不仅仅是资源产品的开发,更需要基础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基本实现了重点旅游景区、旅游饭店、农家乐和旅游乡镇、旅游示范村的标识牌全市重点道路全覆盖。”市旅游局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是“厕所革命”的关键之年,三年全市共新改扩建旅游厕所100余座。启动“智慧旅游建设”,全市旅游数据库建成,“滁州旅游”手机APP、“滁州微旅游”升级运行,20台旅游触摸屏投放城区主要场馆。
与此同时,全市各地大力实施旅游行业品牌创建。截至目前,全市A级旅游景区总数达27个,琅琊山、小岗村2个景区正在创建5A,全椒、南谯2个县区入选第二批全域旅游创建示范区名单。国家级休闲农业与旅游示范县1个,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5个,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户4个,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14个。省级旅游乡镇26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23个。星级饭店17家,星级农家乐总数143家,休闲农业与旅游示范点18个,旅行社62家,旅行社分支机构147家,旅游商品生产示范企业27家。醉翁亭牌酥糖、金玉滁菊等一批商品被评为“安徽旅游必购商品”和“安徽省特色旅游商品”。凤阳小岗村被省旅游局列为十大乡村旅游推荐线路之一——改革探源之旅,明光八岭湖生态旅游区、滁州神山-皇甫山休闲区等被评为合肥都市圈“十佳休闲线路”。
生态游、乡村游、自驾游、体验游等各种休闲旅游迅猛发展,让越来越多的乡村通过旅游“掘金”走向富裕。
2016年起,全市旅游部门把推进旅游扶贫富民工程作为一号工程强力推进。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乡村旅游扶贫富民工程的实施方案》,从市旅发金中安排专项对乡村旅游扶贫项目进行补助。通过“景区+贫困村”“旅行社+农户”等扶贫模式,对15个贫困村和6个富民村,进行旅游开发特色帮扶,解决近千名贫困人口就业,2016年底,5个村实现旅游扶贫脱贫,2个村完成旅游富民工程,带动旅游脱贫2207人。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