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节假日,无论是琅琊山上,还是碧云湖畔;无论是中都古城,还是乡郊农家,我市境内各大景点人头攒动,旅游日益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也从重要的经济增长点逐步向重要支柱产业发展。
日前,记者从市旅游部门获悉,市委、市政府正式发布《关于将旅游业培育成为重要支柱产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一《意见》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内引导、推动我市旅游业加快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市将实现接待国内外游客总量3800万人次,年旅游总收入350亿元,并明确提出将我市建设成为全省旅游重点市、长三角区域知名的休闲城市和旅游目的地的目标要求。
明确目标,打造旅游业为支柱产业
重点景区品牌不断打响,乡村旅游发展风生水起,红色旅游潜力十足……滁州凭借独特的“四色”旅游资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人。市旅游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加快发展旅游业,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的重要引擎,是促进产业扶贫脱贫、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重要途径,是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地区形象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市旅游业取得了较快发展,但从总体上看,仍存在旅游业发展水平不高、谋划不精、驱动不足、产品不丰、龙头不强等问题。
《意见》的出台,是市委、市政府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根据《意见》要求,我市将以实施旅游业“五个一批”建设工程为总抓手,加快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解决旅游业发展短板,建立健全旅游发展产业链,积极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努力将旅游业培育成为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重要支柱产业。《意见》的实施,对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统筹规划,加快发展全域旅游
传统观光向休闲度假综合转变、门票经济向休闲产业经济转变、数量化向品质化转变、景区营销向目的地营销转变……在大众旅游时代,如何推动景区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我市也制定了自己的发展规划图。
据悉,根据《意见》要求,我市将坚持“全域化+泛产业”的建设理念和“党政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发展理念,构建全域旅游综合管理体制机制,推动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开创“醉美滁州、旅在全域”的产业发展新局面。
具体来看,在顶层设计上,我市将因地制宜,统筹推进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城市综合体、特色街区和各类旅游新业态示范基地建设,提升旅游产品、业态类型的丰富度和空间覆盖度;发挥“网络+高铁”双时代效应和“点+线+驿”泛旅游模式,整合区域内山水、田园、城镇、村庄、旅游道路、旅游景区、旅游基地等旅游资源和旅游节点,建设特色旅游线路和多样化景观廊道,构建全域旅游大格局。同时,积极推动全椒县、南谯区于2018年率先创建成功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到2020年,全市力争新增2个以上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中部旅游板块”核心区实现全域旅游全覆盖。
推进发展,建设“五个一批”工程
对于未来旅游业的发展,我市不仅制定了蓝图规划,也排出了具体线路图,即实施旅游兴市“五个一批”建设工程:建设一批旅游特色精品景区,建设一批旅游新业态,开发一批特色旅游商品,培育一批旅游领军企业,打造一批旅游精品线路。
在旅游景区建设上,我市将实施旅游景区整体提升工程,全面提升旅游景区建设质量和管理服务水平,增强文化、科技、绿色含量,2018-2019年,琅琊山、小岗村创建成功5A级景区,到2020年,每个县(市、区)至少创建成功1处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或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在旅游业态上,积极发展文化旅游、工业旅游、农业旅游、科教旅游、森林旅游、水利旅游、体育旅游、康养旅游,建设特色小镇、休闲度假、养生养老、中医药健康、商务会展、研学旅行、民俗节庆、乡村民宿、户外旅居、低空飞行等旅游新业态和旅游基地,到2020年,每个县(市、区)至少创建旅游特色小镇1个以上、省级以上各类旅游基地2个以上,全市新增自驾车房车营地和露营地5个以上;在特色旅游商品上,到2020年,全市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各类地方特色旅游商品力争达到50种以上,旅游商品生产和销售企业力争达到50家以上;在旅游领军企业培育上,到2020年,培育年营业收入超亿元旅游企业力争达到3家以上;在旅游精品线路上,提升一批区域内旅游精品线路,开发一批跨区域特色旅游线路,着力培育琅琊山和醉翁文化之旅、环滁城生态休闲之旅、大明文化和改革源头之旅、皖东红色文化之旅、太平儒林文化之旅、孝文化千秋印象之旅、女山凤阳山地质奇观之旅、环女山湖淮上风情之旅、环老嘉山生态休闲之旅、环汊河城乡休闲之旅等精品线路产品。
创新格局,打造全省旅游强市
“四色”旅游框架已经架构,“美丽滁州”画卷徐徐展开……记者了解到,2016年,我市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11.03万人次,同比增长9.12%;接待国内游客1998.09万人次,同比增长18.42%;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66.01亿元,同比增长20.73%,旅游业已从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迈向重要支柱产业。根据《意见》要求,未来,我市将着力培育全市旅游“一个中心、三大板块、五条轴线”和若干个重点旅游集聚区,加速构建“人文皖东”“休闲滁州”旅游新格局,力争到2020年,全市实现接待国内外游客总量3800万人次,年旅游总收入350亿元,将我市打造成为全省旅游重点市、长三角区域知名的休闲城市和旅游目的地。
据介绍,“一个中心”即以滁城为中心打造滁州城市旅游综合集散中心。“三大板块”即以环滁城“一圈一带”为核心,以南谯、琅琊、全椒全境和来安西线为重点,打造“中部旅游板块”;以来安东线和天长全境为重点,打造“东部旅游板块”;以明光、定远、凤阳全境为重点,打造“西部旅游板块”。“五条轴线”即立足干线交通功能和乡村风景道,提升沿线景观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串接各旅游板块、旅游区及沿线旅游节点,打造滁宁、滁全、滁来天、滁定、滁明凤五条旅游发展主轴线。“若干个重点旅游集散区”即重点培育大琅琊山—环滁西部、环滁河—滁宁快通、全椒环襄河、全椒环神山—碧云湖、来安环汊河—雷官、来安环舜山—半塔、天长高邮湖沿线、天长环金牛湖、明光环女山湖、明光环老嘉山、定远环藕塘—连江、定远古城与廉政文化、凤阳小岗村、凤阳府城大明文化等若干个旅游集聚区。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