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财富之母。
今年6月25日是第30个全国“土地日”,今年土地日宣传主题为“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
城镇化、工业化发展速度很快,而土地资源很有限,如何解决发展用地与保护土地资源的矛盾,是对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者的严峻考验。
近年来,广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干部职工坚定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围绕保发展,保资源,保民生,强基础的工作主线,殚精竭虑,真抓实干,攻坚克难,优化布局,走出了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珍惜土地资源严格耕地保护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广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牢固树立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理念,着力建立规则明晰、严保严管、动态监管、责任追究的耕地保护监督机制,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
强化宣传,营造氛围。该局通过各种媒体和多种方式向全社会广泛、深入、持久地传递节约集约用地强音,使节约集约用地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理念,使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工作真正形成全社会合力,为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节约集约,优化供应。一是加大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清理处置力度。消化批而未供土地面积2000余亩,处置闲置土地17宗,面积296亩,消化处置率分别为81.3%和95.3%。二是扎实做好土地储备工作。2019年度抢抓机遇,申报土地储备专项债券资金1亿元,同时利用土地储备专项债券资金收储土地约2000亩土地。协调、配合财政局、征收办(全部删除)等部门,对储备债券地块进行资产评估、风险审查,并报省厅进行审核。三是推进土地供应。全年出让供地41宗,面积1010.3亩,出让金4.7亿元,划拨供地18宗,面积1368.7亩,划拨价款18311.1万元,清缴历欠出让金清收(全部删除)1542万元。
生态优先,保护资源。一是评估生态保护红线。对全市生态保护红线矛盾冲突区进行了评估调整,全程协助工业基地、各镇办、环保等部门实施生态红线划定,区域性统一评价,矿产资源调查等多项政府基础性工作,保证重大建设项目、国家和省级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和民生工程落实。二是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健全耕地保护责任和考核评价体系,将耕地保护列入政府年终目标考核重要内容,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将永久性基本农田逐一落实到土地利用现状图斑上,将耕地范围、面积向社会公开,并结合“4·22”地球日、“6·25”土地日和日常执法、基本农田保护巡查等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土地政策宣传,全民依法用地和耕地保护意识不断增强。
该局始终把保护耕地作为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工作中的首要任务,全面履行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努力探索创新耕地保护制度,加强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积极落实耕地占补平衡,严把补充耕地质量数量关,确保了全市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
提供“保姆”服务保障经济发展
广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保障发展、保护资源”为宗旨,立足现实、主动靠前、强化服务,为广水经济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用地保障。
高度重视,敢于担当。按照《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服务全市重点项目用地“土保姆”行动方案》和《广水市关于服务重点项目用地“土保姆”行动方案》,该局积极开展“店小二”专项服务行动,组建“店小二”工作专班,坚持领导班子带头包保,中层干部全员参加,全系统共同参与,全面实施“全链条跟进、全流程提速、全方位服务”用地保障机制,坚持创新工作方式,加速工作推进,做到自然资源要素“能保必保”、报批材料“能少就少”、审批环节“能简则简”、审批速度“能快则快”。
主动作为,服务发展。实行班子成员带头包保,中层干部全员参加的专项服务行动双保责任制,开展“一对一”跟踪服务,坚持每周定期开展专项服务行动业务会商机制,深入企业和项目一线开展调研走访,聚焦企业需求,帮助企业弄懂用好规划调整、用地预审、用地报批、规划审批、土地供应等各类用地政策,在措施、手段和流程等方面创新思路,以解决问题、产生效果为导向,及时疏通信息传速、政策传导中的各种堵点和误区,确保自然资源惠企政策落实落地。“店小二”专项服务行动共及时解决各类用地需求难题20余项,随着专项服务行动持续发力,将有力助推广水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内部挖潜,全力保障。多途径盘活存量,破解用地指标不足难题。一是申报增减挂钩项目6个批次9780多亩,验收可用指标2464亩。二是组卷上报34批次4000余亩,已获批25批次2535亩,为广水经济今后几年发展预留足够空间。三是保障用地。设施农用地备案项目8宗面积32亩,批准临时用地项目12个面积297亩,审查报批农民个人建房用地52宗,面积8.22亩,开展土地复垦方案评审项目13个,对武汉圈环高速、光伏发电、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医疗教育等重点项目用地实行了应保尽保。
加强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夯实测绘数据基础,完成“问题地图”排查工作,完成测绘项目318项,国土规划勘测院完成160多宗征地项目、42宗挂牌项目、60宗发证项目、51个增减挂钩片块、20多个卫片执法图斑勘测定界,为上报用地手续、土地出让、便民法(发)证等提供了准确的图件和数据支持。完善基础地籍信息,组织全市58处测量标志点维护工作,其中水准点25处,三角点19处,GPS测量点14处,已完成测量点重点维护40处。完善三权登记收尾工作,农村“房地一体”确权登记工作已完成测量、调查、数据整理20.66万宗,入户签字确认、数据库建设已全部完成,已启动发证工作。全力开展“三调”工作。“三调”工作立足真实性、科学性,2019年5月25日,全市各标内外业全部完成,采取内业全检,外业抽检方式,监理标和合库标对各标进行了全面检查,调查质量符合国家标准,通过省厅三次内外业核查。
严格资源管理营造良好秩序
在自然资源越来越稀缺的大形势下,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守卫一方资源的使命愈加艰巨,该局采取切实措施,不断加强规划管理,在推进依法行政上狠下功夫,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科学化轨道。
提高执法监管水平。推进“三项制度”,制定了《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行政执法全程记录制度》《行政执法公示制度》,编制并公示了本部门“五项清单”(权责清单、随机抽查事项清单、行政执法人员清单、行政执法音像记录清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事项清单)并公示(删除),成立广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行政执法违法案件审理委员会,完成全系统281人执法资格确认、“两证”补换发工作,提升依法行政能力。
加大执法监察力度。一是强力巡查管控,使全市违法占地和违法采矿得到根本好转,开创了执法监察工作新局面;二是加大私人违规建设的联合管控力度。在对项目建设的监管上,层层负责,层层把关,并对每个项目建档、补缺,规范项目程序。发现问题及时报告,督促整改或强制停工,始终保持打击乱占乱建高压态势。
加强矿山综合治理。一是打击非法开采。全年共巡查180余次,发现非法开采行为6起,现已全部制止。发现5家矿山企业(删除)越界开采行为5起,已全部移交执法大队立案查处到位。对两家到期、储量已用完矿山企业依法进行关停。二是预防安全生产事故,对全市合法生产的矿山企业进行综合整顿,重点对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超限超载等方面进行全面清查。
坚持“打非治违”保资源。结合“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加强与各镇办的沟通协调,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相关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采取设置路障和警示牌、断电、扣押非法开采机械设备等措施,共同打击非法挖砂、制砂、囤砂行为。同时为满足全市发展的需要,加大建筑石料矿业权投放力度,以挂牌方式公开出让广水市龙泉寺矿区建筑用辉绿岩采矿权,已依法依程序投放2个矿区。
守卫一方土地造福一方人民
群众利益无小事。关乎经济社会发展的事一定要做好,关乎百姓民生的事同样得做好。
优化登记流程。一是在窗口设置方面完成了机构整合和窗口的合理部署,在政务中心设立了6个业务受理窗口和8个业务办理窗口,所有登记业务,真正做到了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的工作格局;二是信息共享方面建立了档案信息共享查询平台,完成了网络对接与互通;三是优化程序,精减资料,压缩办理时限,实现了一窗联办,集中服务;开通了自助查询服务,领证短信通知,所有证书免费邮寄;开通绿色通道、电话预约、上门服务、延时服务、节假日服务等便民措施。2019年共限时办结各类登记业务18387件,全额入库税收3000余万元。
助推扶贫攻坚。余店镇九里村在该局驻村工作队的大力支持下,全村于2018年底已实现全部脱贫。第一书记始终带领着驻村工队、村“两委”班子,找项目、招人才、引资金、学技术,先后建成光伏发电站3座,总功率150千瓦,每年光伏发电收入可达10万元,间接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2000元,引进肖家庄苗木种植合作社,苗木种植规模达到300亩,建成40亩泰椒种植基地,除此之外,全村还建有两处年出栏1000头的生猪养殖厂,可实现年产值100万元、鸡鸭牛养殖5000余只,小龙虾养殖面积达70亩,通过这几年产业扶贫工作的,该村产业发展从结构上改变了传统的种养殖模式。
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工作开展以来,为全面落实广水市市委市政府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指挥部的决策部署,该局不断(删除)提升政治站位、强化工作举措,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做到了干部职工疫情“零感染”、情况“零报告”、谣言“零传播”,打赢了疫情防控阶段性阻击战。
回眸过去,广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用辛劳和汗水处理好了经济建设与耕地保护的辨证关系,交出了一份“服务大局勇为先”的合格答卷。展望未来,广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人豪情满怀,正以勤政、务实、高效、廉洁的作风,力争为广水的经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