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处州大地白云繁星常相伴

2020年11月17日 10阅读 来源:丽水日报 2020-09-20

日前,生态环境部通报了今年1-8月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环境空气排名,我市再次取得了全国第八的亮眼成绩,“绿谷蓝”再次亮相全国。

位于浙西南的丽水,素有“浙江绿谷”之称,好空气既得益于“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天生丽质”,更归功于全市上下久久为功开展大气治理擦净一方蓝天的使命接力。近年来,丽水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全力打好“蓝天保卫战”,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强化综合治理、构建严密防控体系,推动空气质量持续向优,处州大地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成为全国首个“中国天然氧吧”全覆盖市、地级市首个“中国长寿之乡”和唯一“中国气候养生之乡”,全市建成8个“清新空气示范区”。

木制玩具是云和县的支柱性传统产业、优势产业,缔造出了云和一个又一个的美丽童话。而过去,木玩行业粉尘、挥发性有机物、废水等问题,曾一度让美丽童话蒙上了一层灰纱。

2019年,云和县吹响专项整治冲锋号,成立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挨家挨户指导企业整改,告知企业整治路线图、技术路线图、整治标准、法律责任等。针对全县98%以上企业为小微企业,难以承受治污设备高昂成本的问题,云和邀请专家为小微企业量身打造,大幅度缩减治理成本,提高企业参与整治主动性。同时,向各企业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对逾期既不主动开展整治又不停产关闭的企业,以“零容忍”态度坚决予以查处。截至目前,云和已整治木玩企业255家,其中安装废气处理设备177家,关停搬迁78家,全县水性漆使用占比已达80%以上。

污染没了,白云蓝天重回童话世界。今年1-8月,云和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PM2.5平均浓度下降至19微克/立方米。

莲都区的碧湖平原素有“处州粮仓”之称,拥有基本农田4.2万亩。过去,因为秸秆资源化利用率不高、村民环保意识不强等原因,露天焚烧秸秆一直影响着周边的空气环境质量。2019年,为加强对全域禁烧的管控,莲都区共投入126万元在市区和重点乡镇安装38个360度可旋转高清视频监控,实现网上监控全覆盖。同时,碧湖镇专门安排农业机械化扶持资金100万元对农户购买农机、企业收购秸秆行为进行补贴和奖励,从源头上破解秸秆焚烧和综合利用难题。

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加快淘汰老旧车、开展机动车尾气排放监测;清理整顿涉气“散乱污”企业、积极治理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全域全时段禁燃烟花爆竹、加强城市道路扬尘综合治理、开展餐饮油烟整治提升行动;推进天然气“县县通”工程、淘汰燃煤小锅炉;推进露天矿山整治和秸秆综合利用与焚烧管控……通过持续推进汽车尾气、工业废气、城市浊气、燃煤烟气、农村废气“五气共治”工作,近年来,我市空气质量保持全国前十,生态环境状况指数、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保持全省第一。

守护“丽水蓝”需要“铁治”更要“智治”。在丽水,空气治理早已与新技术密切关联。

走进市区的大街小巷,穿梭其间的出租车不仅是市民出行的交通工具,更是移动的“空气监测器”。去年,我市引进基于车载监测器的大气移动监测系统,出租车每天在城市各处行驶,就能每秒实时、全方位地监测空气质量并同步到系统中,为长期空气质量管控提供了数据基础。

359个“智慧工地”在线监控项目、106个“蓝天卫士”秸秆焚烧视频监控点位、100套餐饮油烟在线监测设备、270家企业实时污染源在线监测、10个省级重点工业园区均已建成环境空气监测站,机动车固定式遥感监测设备1套,移动式遥感监测设备1套,黑烟抓拍设备3套……全市大气环境监测“天罗地网”已经织就。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民生福祉,碧水蓝天是老百姓共同的期盼。2019年,云和县作为全国首批生态环境与健康管理试点,率先发布环境空气质量健康指数(AQHI),成为国内首个正式发布该指数的地区;2020年,我市正式发布《环境空气质量健康指数(AQHI)技术规定》,成为全国首个发布AQHI地方标准的地级市,在全国率先开展保障公众健康理念融入生态环境管理的有益探索,以“好空气”康养“好生活”。

清风徐来,天朗气清,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如今,“诗画浙江”美丽画卷正在丽水人民的努力下得以更好保护并一一呈现。

来源:丽水日报 本报记者 蓝吴鹏 通讯员 郑茹茹 王凤凤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