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叫稻花鱼?因为养在稻田里,不施农药,水稻扬花时鱼儿也生长得最快。鱼儿是吃着稻花长大的,肉散发着稻花香!”
“稻花鱼,我们习惯的吃法是烧烤,拌着野菜,或者煮酸汤,如果要长时间保存,就制作成腌鱼,又是另一番风味!”
“对,榕江有道地方特色菜就是腌鱼、腌肉配五彩糯米饭,腌鱼烤来吃香味更浓,你们肯定吃过!”
“现在我们实施了一种新的稻渔种养模式,秋冬季,我们在泡冬田实施鱼苗培育、干旱田实施蔬菜种植;春夏季,实施‘稻+鱼+鸭’综合种养模式,确保四季无闲田,收入不断档……”
10月15日,走进榕江县朗洞镇朗洞坝区,一望无际的田坝顺着河流延伸,秋收过后,尚有部分肥鸭和稻田鱼等待“出栏”。正在田里准备鱼苗培育的朗洞村二组村民姚远今年收入可观,与记者交谈时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一田多用、一物多用、一季多收,这是朗洞坝区因地制宜探索的产业扶贫“致富经”。
朗洞坝区共计1058亩,是榕江县两个500亩以上集中连片坝区之一。朗洞镇党委副书记王浩东告诉记者:“经测产,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底,朗洞坝区平均亩产值达8500元以上。”
按照往年只种单季稻谷算,姚远在坝区的4亩田可产2000余公斤稻谷,约1500公斤大米,一家6口人吃一年不成问题,但盈余不多。
“1500公斤大米折算成现金也就1万元左右,实施‘稻+鱼+鸭’综合种养模式后,4亩田的综合收入能够达到3.5万元!”姚远告诉记者,他所在的朗洞村,全村都实施该模式。
为做好示范带动,朗洞镇引进榕江县超人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坝区实施统一技术管理,并建设示范基地100亩。
朗洞坝区超人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基地负责人陆祥富告诉记者:“今年,通过合作社产业带动,实现劳动力就近务工1200余人次,促进当地村民务工增收15万余元。”
朗洞镇是剑榕高速公路进入榕江县的第一站,朗洞坝区距离高速收费站仅10余分钟车程,距离榕江县城约30分钟车程。
王浩东告诉记者,按照“农文旅一体化”的发展思路,下一步,朗洞镇在推进坝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还将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和体验农业等新业态,“做到既卖产品,又卖风景,既聚财气,又聚人气”。
稻渔综合种养是短平快、立竿见影的富民产业,朗洞坝区试点成功后,目前这一产业已在全县实施。
榕江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龙见辉告诉记者,按照统一供苗、统一供料、统一管理、统一回收、统一销售和分户饲养的“五统一分”养殖模式,截至8月底,全县共完成稻渔综合种养面积10万余亩,鱼苗发放48.1万公斤,实现未脱贫户3968户全覆盖,共带动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和非贫困户5.4万余户22万余人增收。(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席忞禾 李卓檬)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