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村容整洁精神爽 美丽乡村入画来——沿河冲锋冲刺战深贫

2020年11月03日 10阅读 来源:贵州日报

绿树环绕,碧水悠悠。近日,记者走进沿河自治县洪渡镇苏家村,与高“颜值”的小山村撞了个满怀。

环顾四周,群山环抱,走在宽敞、平整、干净的硬化路上,两旁的稻田里,小鸟与鸡群在田间嬉戏着寻觅秕谷。

走在路上,鞋上沾不到一点泥。漫步村中,所有溪沟清水淙淙,大道小巷干干净净。留心细处,竟没有发现一片纸屑、一个烟头。

几年前的苏家村,并不是这样子。“臭味随风飘,垃圾凭风刮,粪水靠蒸发,人畜共生活。”是村里的写照。

前些年,村民们在党的政策指引和干部的帮助下,实现了“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但是环境“脏乱差”一直没有改观,家家的生活污水裸露、直排。

9月,沿河进入脱贫攻坚“大查漏大补缺”收官阶段。为切实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打造环境优美、村貌整洁的新农村,该县大力实施“三边三内三化”工作法,对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为村容村貌再作了一次“打磨抛光”。

如今,污水有了家,垃圾分类有人拉,室内现代化,室外开鲜花,游子思“新家”。“过去,随地扔垃圾、人畜粪便司空见惯。现在,谁吃了瓜子都会拿着走到垃圾箱前。”驻村干部黎恒志脸上透着自豪。

在泉坝镇黄池村,村容村貌不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还修建了脱贫攻坚主题公园。

“没想到,我们这山旮旯里也会有公园。”晚饭过后,村民三三两两走进公园,一边散步,一边聊着新生活,享受着一天最放松的时刻。

“经过4个月的努力,我们的银杏公园终于开门迎客了。”黄池村脱贫攻坚指挥部指挥长李克相介绍,继以“农耕乡愁”为主题打造的环境卫生示范寨曲子坝之后,以“海誓山盟”为主题建设的银杏生态公园,已呈现在人们眼前。

为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获益,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和群众幸福指数,该县要求每个乡镇(街道)打造两个示范村,泉坝镇黄池村便是其中之一。

“让黄池人过上‘环境美、村庄美、生活美’的日子,是攻坚队的奋斗目标。”李克相说,道路硬化、边沟整治、美化绿化……经过无数个日夜苦战实干,黄池村完成了从脏乱差村寨向生态宜居家园的华丽转身。

漫步黄池,一条条干净整洁的硬化路,将村子穿点成线,街边墙上极具土家风情的文化图案将村子装点得如诗如画。

“家乡美了,腰包也逐渐变鼓了。”提及黄池村变化,该村贫困户周天立高兴地说,从垃圾满地到花开满园、从羊肠小道到宽广大路、从土墙茅屋到小楼林立、从村穷家贫到村美民富,黄池村的点滴变化,让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开心。

苏家村、黄池村,人改变环境,环境也提升人的素质,这只是沿河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衔接的一个缩影。

2014年以来,沿河共投入资金24.77亿元,实施通村水泥(沥青)路2078.60公里、农村基础设施交通扶贫工程1151公里。特别是2017年以来,按照“通不了就搬、搬不了就通”的原则实施农村“组组通”公路三年大决战,全县共投资5.56亿元,建成通组公路850.37公里。截至目前,县城已通高速,乡镇公路更加顺畅,30户以上村民组(自然寨)公路通畅率达100%,彻底改变了交通不畅的状况。

今年以来,沿河自治县奋力冲刺,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向纵深推进、坚决打好乡村环境整治战,旧房拆除及复垦复绿成效显著提升。

对人居环境投资2.30亿元,采取整村推进的方式,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累计完成房前屋后硬化513万平方米,连户路硬化1498公里,改厕12704户、改圈5078户、改厨11911户。

如今的沿河,村容整洁精神爽,美丽乡村入画来。(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梁瀚泽 周济 施平)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