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三有一网”新模式 鼓起百姓“钱袋子” 革命老区樵山村的脱贫致富路

2020年1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黄山区 2018/9/15

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要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实现高质量、稳定脱贫,根本之策要靠产业。当前,黄山区正处于脱贫攻坚的关键期,笔者走访了新明乡樵山村,看樵山村如何走出一条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人有一技之长及提升网络电商水平的脱贫致富新路子。

产业主导——发展村级经济  

樵山村位于新明乡东北部,坐落于崇山峻岭之中,平均海拔在500米以上,全村共13个村民组1196人,是革命老区和贫困村。樵山村物产资源丰富,盛产茶叶和香榧,是茶叶太平猴魁主产区之一,也是全国最大天然香榧林所在地,香榧古树群1100余亩,胸径在20公分以上的野生香榧树3836株。

为了让农民增收,摘掉贫困村的帽子,在扶贫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樵山村两委结合本村的农林优势,新造林2100亩,2018年村委会又新建香榧基地270亩,有力地促进了村集体经济发展。

除了盘活“森林资源”这个当家产业,樵山村还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将产业帮扶由“输血”转为“造血”,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一次性投资虽大,但见效快,受益期长达25年。

“村集体共投资80余万建设光伏发电站,当年即增加村集体经济近6万元的收入,后续每年可增收10万元,8-9年即可回收成本。”樵山党总支副书记余维举介绍说,且光伏发电属新能源,既帮助樵山村集体增收,也有利于实现环境保护、节能减排。

香榧经济——助推农户脱贫

“九月采新品种,十月采老品种,新品种即引进的浙江细榧,老品种是土著品种,新品种较老品种要早熟一个月左右。新品种香榧一采下来,就有人上门收鲜果了,去年一开始16块钱一斤,没几天就18块了,今年的价格只高不低。”当地香榧种植贫困户余孝宽说,他家一共10余亩香榧,每年可采1900多斤鲜果,加工成干果300多斤,年均增收近4万元。

近年来,樵山村将香榧作为特色产业在全村推广种植,我区出台扶持政策,嫁接香榧苗造林三亩以上每亩补助700元,其它造林一亩以上的每亩补助300元,同时整合扶贫、民生等项目资金对该村水、电、路等配套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升级,香榧产业迅速发展。

截至目前,樵山村香榧种植已达到4100多亩、人均面积3.4亩,从业人员由100余户400余人发展到200余户750余人,从事香榧产业农户数占农户总数的60%。预计年产鲜果25万斤,约可加工干果5万斤,人均创收4000元。

山上榧农采榧忙,山下工人忙加工。在新樵香榧专业合作社加工厂房里,香榧干果加工机器忙个不停。“樵山香榧干果生产加工流程方法独特,加工好的香榧主要销往周边地区及进行网上销售,单价100—200元/斤。”余维举说,香榧每年约为全村村民带来370余万元的收入,村民人均年增收3000元,占全村人均年收入的15%,今年香榧收入有望突破500万元。

2017年,樵山村成功出列,一举甩掉穷帽。目前,该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7户、147人,其中未脱贫户只剩1户1人。

授民以“渔”——确保稳定脱贫

举办脱贫攻坚政策宣讲会,向村内50余名贫困户宣讲产业脱贫、健康脱贫、金融扶贫等相关政策措施,有效加深贫困户对脱贫攻坚政策的了解,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举办茶叶、香榧种植技术培训会,邀请茶叶、香榧专家结合樵山实际,讲解茶叶香榧种植、茶园林园管理、茶叶香榧加工等一条龙加工技术,帮助贫困户进一步了解茶叶香榧的种植、管护和加工技术要领,增加他们的脱贫信心。

通过开展一系列扶志扶智培训会,进一步拓宽了樵山村贫困户的思路,贫困户们纷纷表示,今后将努力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产中去,早日鼓起“钱袋子”、摘掉“穷帽子”,实现脱贫致富。

网络电商——激发樵山能量

“当前,我们村正在积极搭建网络电商平台,目前硬件设施已经配备齐全,准备安排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余维举介绍,下一步,樵山村将立足本地茶叶、香榧等优势产业,借助“互联网+”电商平台,拓宽贫困户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打造农产品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让贫困地区的老百姓切切实实地享受到网络电商平台带来的实惠,为形成樵山产业脱贫致富的新格局打下基础。

漫步在硕果累累的香榧林中,切身感受到樵山村民的富裕路正越走越宽......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